【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一○年之初,中國剩餘四十四點八萬名農村代課教師將進行最後清退,走入歷史。
「買一台四千元的電腦需要工作一百個月,買一部一千元的手機需要工作二十五個月,買一瓶三元錢的綠茶飲料需要工作兩天…,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不吃不喝」———這是《鄉村代課教師》一書中對鄉村代課教師的描述。
代課教師又稱民辦教師,是指在農村學校中沒有事業編製的臨時教師。長期以來,他們在生活和工作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將畢生精力投入基層教育。但隨著社會進步,很多代課教師的素質已難以適應時代需求。一九八五年起,中國教育部開始大量「清退」民辦教師,但不少偏遠貧困山區因財政困難而招不到公辦老師,或公辦老師不願去,這些空缺仍需臨時教師來填補。
中國有太多關於代課教師的動人故事。近十年來,「代課教師」與公辦老師薪資相差懸殊和實行一刀切式清退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近期中國各地代課教師集體請願活動此起彼落,他們進京、赴省、市政府等有關部門上訪,得到卻是野蠻的截訪、關押、勞教,甚至連家人也被威脅開除公職。
湖北潛江民權人士姚立法表示,代課教師將人生最好時光奉獻給教育,年老時卻被政府一腳踢走,現在老無所養,病無所醫,一些代課老師如今回鄉種地或到外地工地打工,生活困難。即使如此,他們仍心繫偏遠地區的孩子,希望清退之後,孩子還有受教育的機會。
姚立法認為,政府以學生人數減少為由實行清退,實際原因是財務問題以及政府根本不重視教育。「這些代課教師他們在講台上工作了二十年,甚至三十多年的都有。現在假設給他公辦教師的身分,那麼他每個月的工資應該要超過兩千塊錢。」目前代課教師月薪兩百二十人民幣。
姚立法還說,代課老師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當中有許多人已屆退休年齡,不管是否財務吃緊,政府官員都不希望支出龐大的養老費用。「錢雖然不是他(官員)的,但他更希望這些錢拿來搞那些形象工程、那些政績工程、那些回扣工程、那些腐敗工程。」另外,據人權觀察組織調查,各地官員濫用職權,排擠代課教師轉正名額的現象相當普遍。
現在很多地方對被清退的代課教師,按任教時間滿一年支付一千元的標準予以補償,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岳剛德表示,這種補償標準太低,甚至違反勞動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