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巴黎訊】巴黎的華人天主教徒經過漫長歲月的翹首盼望,如今終於得償所願,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巴黎中華聖母堂。這座自二○○四年復活節開始動工的華人教堂,前不久已全部竣工,擇十八日舉行盛大揭幕儀式,巴黎總主教Andre Vingt-Trois親自到十三區為中華聖母堂主持揭幕賜福。
位於華人城舒華士街二十七號的中華聖母堂,與聖希普列特教堂毗鄰,屬教會物業,過去曾出租給法國電力公司,作員工的網球俱樂部。後來,教會鑒於十三區華裔人口日益增加,於是考慮在華人城的心臟地帶,蓋建一座華人教堂,以滿足華人願望。上一任巴黎總主教呂斯提耶為此於二○○二年作成決定,收回該網球館,落實華人教堂之興建計畫,並聘名建築師法蘭瓦拜言負責設計。為配合時代感,設計走現代風格,完全放棄傳統的哥德式味道,以致落成的中華聖母堂面積雖不大,卻是巴黎設計最「新潮」的教堂之一。
中華聖母堂未設諸聖龕座,也沒有彩繪玻璃天窗,和一般傳統教堂很不同,但最大分別在於抱著聖嬰的聖母像完全中國化。駐鐸中華聖母堂的馬神父說,華人教友對中國化的聖母瑪利亞感到親切,而且這是天主教所容許;在非洲的聖母像是黑膚色,在拉丁美洲聖母則是印地安人輪廓,目的是讓教徒產生親切感。
馬神父表示,中華聖母堂聖母像起初曾找北京美術學院描繪,但無法傳達宗教的博愛思想,後來一位留學生的作品被選上,其所繪聖母瑪利亞一身中國古代婦人打扮,慈祥聖潔,懷中抱垂髫聖嬰,胸前佩古時小孩常戴的「長命鎖」,上有聖若望福音首句「泰初有道」,聖嬰手中還把弄一隻鯉魚玩具;魚除了象徵中國人好兆頭「年年有餘」外,在希臘文還代表「天主之子」。聖母堂目前已委託福建省巧手名匠,雕製一尊中華聖母玉石像,連座基高約一點八公尺,將來迎回巴黎聖母堂。
中華聖母堂座位能容一百八十人,若連站立位置也計算在內,整座教堂可容二百五十人。歷時一年多完工的中華聖母堂,建築費用一百五十萬歐元,全由法國各地教會教友無私奉獻,來自華人教友的捐獻約占一成。日後每周日近中午時分,將有華語彌撒在此舉行,下午三時的彌撒則保持在三區的聖依莉莎白教堂舉行,以方便在餐館打工的教友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