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敏潔報導攝影】利用簡單的加減乘除,就可以靠理財讓自己過得更幸福。理財專家何成說,所得除慾望就等於幸福快樂的指數,控制物慾把分母變小,再把所得拿來做適當的加減乘除,就能輕鬆提高幸福指數。也就是說,目標實現值除目標期望值即等於幸福。
理財加法指的是投資加耐心、理財知識要努力加倍了解、財務安全加保障。散戶最常犯的錯就是在股市追漲殺跌,忘記當初投資時設定的目標,所以往往賠錢居多;金融商品的設計變化太快,多充實理財知識投資成功的機會才大;此外,由於人生存在許多不可測的風險,隨不同階段替自己或家庭增加保障也是很必要的。
「加強投資自己,不管是在職場上或人脈的累積上也很重要,喻芝蘭並建議社會新鮮人應該把薪水的一部分拿來加本事,想在工作三、四年後薪水加倍並非難事。」何成說。
減法的運用上,最簡單的就是牢記「收入先減掉儲蓄,才是支出」這項公式,儲蓄下來的錢要有專款專用的概念,如拿來用在存子女教育金、退休金。也可以減掉不熟悉的投資工具,留下自己熟悉的,可以掌握的投資組合。
乘法力量大,除了應善用七二法則,也提出「理財五絕」,一是絕不過度消費;其次是絕不忽略小錢,日常生活中可從開始節流;投資股市也絕不要聽信明牌;絕對要積極面對自己的財務;最後是未達目標絕不放棄投資理財。
國人的平均退休年齡為六十五歲,但多數上班族卻在四十五歲時才開始認真規劃退休,一般來說女性的平均壽命較男性長,平均收入卻較男性低,在規劃退休時女性更要有憂患意識及早開始。「由於台灣的定存利率仍低,建議規劃退休時可把部分資產放在可對抗通膨的工具,如房地產、黃金或不動產證券化等商品上。」何成說。
乘比加的效果更大,投資上應該乘勢而為,留意市場長期的趨勢,順著趨勢做投資,目前日本股市就是投資人可以趁勢投資的例子。還有一種趁勢而入的投資法,就是一般人在觀察到消費市場中如奢侈精品、電玩遊戲市場開始熱絡時,除了當消費者,也可以用投資趁勢成為相關商品的股東。
至於除法的運用則和加減乘息息相關,如要除去風險就必須靠加強保障,除去不好的消費習慣,才有錢加碼投資,發揮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