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中國自貿區 1 /1上路互得利

 |2009.12.30
47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東南亞國協(ASEAN)十國和中國的自由貿易區,將於明年一月一日正式啟動,雖然許多東南亞產業熱烈期盼產品的關稅降到零,有些產業則「剉咧等」,不知道「東協加一」的自貿協定是福是禍。

東協副秘書長普希帕納森承認,東協加一自貿協定生效後,部分國家要付出某些代價,但整體而言,中國和東協會互蒙其利。

近年來,中國和東協的貿易量幅飛猛進,已從二○○三年的五百九十六億美元,增至二○○八年的一千九百二十五億美元,九成貨物免關稅的自貿區上路後,雙邊貿易量預料有增無減,將成為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貿區,涵蓋十九億人口。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與東協自貿區面對的反對聲浪,比歐盟和北美小很多,原因可能是關稅本來就不高,或者現有商業模式不會出現重大改變。

不過,東南亞有些產業不免擔心,進口稅取消後,廉價的中國貨會湧入,他們要保持或擴大國內市占率的難度將增加。

印尼基於這種顧慮,準備要求延後取消鋼鐵、紡織、石化、電子產品的關稅。

按照自貿協定,中國和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幾乎所有關稅都將取消,柬埔寨、寮國、越南、緬甸也將逐年調降,最後在二○一五年歸零。

元旦取消關稅的大部分產品,原來進口稅率約百分之五。元旦之後,有些農產品和汽機車、重機械零件仍要課稅,但將逐年降低。

對東協而言,中國現在是僅次於日本和歐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整體來說,中國對東協享有小額貿易順差,東協國家對中國的逆差程度不一。

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對中國的逆差不大,越南近年則逆差節節高升,二○○八年從中國進口達一百五十七億美元、出口僅四十五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更多中國貨的競爭可能對東南亞廠商帶來新威脅,不過,更容易進入十三億人口龐大市場的商機也可能很大。

前東協秘書長的塞維里諾表示,已出口棕櫚油、橡膠和天然氣到中國的馬來西亞,是可能從零關稅獲益的國家之一;以生產廉價消費品為主的越南等國,則比較可能受到傷害,必須尋找新的出口產品和新的利基市場。

此外,中國商務部貿研院科研處處長李光輝表示,就世界經濟區域發展而言,北美、歐盟已分別形成一極,未來亞洲也要形成一極,有可能因中國與東協自貿區推動整體亞洲經濟發展而最終形成,甚至可嘗試推行亞洲貨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