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所寺院 百餘法師 佛光山研習

賴台生、曾盈潔 |2009.12.28
3831觀看次
字級



「第十一屆台灣寺院管理講習會」共有百餘位法師歡喜前來與會,大眾於會後在佛光山傳燈樓前合影留念。 人間社記者慧豪攝


第11屆寺院管理講習會 課程從寺院到社會 星雲大師總結:尊重與包容、積極行佛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曾盈潔大樹報導】為期四天的「第十一屆台灣寺院管理講習會」二十六日圓滿落幕,來自全台的百餘位宗教界人士、友寺法師、居士大德紛紛表示,「入寶山滿載而歸,不虛此行」。此外,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與眾接心時,勉勵大眾要有健康的身體、勤勞的性格、忍耐的氣度、慈悲喜捨的精神,為弘揚佛法而努力。

此次講習會共有彌勒內院、月眉山靈泉禪寺、中道學苑、靈鷲山無生道場、大觀寺、護國清涼寺、義德寺、紫竹林精舍等七十三個寺院道場共襄盛舉。為兼顧理論與實務,主辦單位佛光山寺除安排專業的「宗教立法探討」、「佛教與非營利事業經營」、「佛教與管理」課程,並有「寺廟憂患意識」、「佛教與社會關係」、「寺務運作與海外弘法」、「佛教與環保」等實務問題。

與會法師紛紛把握難得機會,提出弘法時所遇到的難題,例「如何處理寺院後繼無人的困境」、「僧伽老齡化、出家人減少」、「台灣佛教要如何走入社會」、「全球佛教的未來,如何承繼傳統」等問題。

星雲大師表示:「『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佛門要友愛和平,才能團結。」由於台灣人口老化是普遍現象,因此勸勉與會者要存著「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決心,促使佛教人士發心,將正直的思想散播至社會。

「挽救佛教,不能只有紙上談兵。」大師以台灣和大陸的佛教為例,指出佛教若能自由發展,便能快速提升。然而宗教的推行,也需法律作為根據,「沒有法,就沒有力量」,訂定法律不能只有限制,而是要做積極的事,「好比受『五戒』,不殺生就是要積極護生,不邪淫就是尊重他人的名節,不妄語就是積極讚美……。」

除了要有自覺心,大師還主張「尊重與包容」,他說,無論出家、在家都要積極「行佛」,發揚佛陀心包太虛的精神,保有寬大心胸,方能影響社會,甚至將淨化人心的理念遍及全世界。

大師隨即以「心量有多大,容納的世界就有多大」一句,強調無論是南傳、北傳、藏傳或密宗等佛教,都要合而不流,因佛法是全體的,各宗派間應彼此尊重;而大廟小廟也都無須計較,因「佛法在恭敬中求」,慈悲才是最重要的根本。

組織完備的佛光山,向來以「僧伽制度」最吸引友寺法師,甚至專程前來取法,請求參考《佛光山徒眾手冊》訂定道場制度、清規。大師首先釐清「百丈清規」固然重要,但自我評鑑更需重視,指出出家人應以慈悲、修行、弘法、忍耐、發心作為生涯規畫的基石,並歡喜表示未來可籌辦寺院手冊講習會,大眾也可參考他以兩個月時間錄製的《僧事百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