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國《解放軍報》披露,解放軍某部的「岸艦導彈」部隊日前從大陸發射導彈,成功命中數百公里外海上的靶艦。這是解放軍岸導部隊首次跨海實彈成功射擊。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林中斌分析,這次中國由《解放軍報》報導這則消息,是有意讓這則消息成為高可信度的事件,這也是在運用心理工具;以軍方報紙發布這樣重要的軍事消息,加強消息的強度,明確告訴美國,不要輕易派航母到台灣周邊海域。
他表示,美國艦隊跟中國軍隊交戰的可能性很小。北京的原則是,軍事手段可以不用,但是一定要有;有了軍事手段做為支柱,其他非軍事手段,如經濟、文化、外交、法律等手段才會更有效。
美國軍事智囊機構「國際武器和戰略評估中心」高級分析師費舍爾分析,從解放軍報公布的照片和報導判斷,中國軍隊這次發射的是YJ-62巡航導彈,而不是美國擔心的彈道導彈;彈道導彈一般是垂直發射,這次則是以大約四十度角向天空發射。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比巡航導彈高很多,美國的航母艦隊很難防範,若是巡航導彈,飛行速度一般在聲速以下,就可能攔截得到。
中國在台灣海峽附近部署上千枚導彈,如果中方大批發射這些導彈攻擊航母,航母能有效攔截嗎?費舍爾說,遠在數百公里外的航母,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的目標,如果只是朝航母的方向亂射導彈,擊中目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就是中國要研製精準的岸對艦導彈,而不是用普通導彈阻嚇航母艦隊的原因。
費舍爾表示,中國解放軍這次及時公布導彈試驗的細節,是軍事透明化的一步,值得歡迎。公布軍事細節,能夠減少誤解,減少發生不愉快事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