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進入尾聲,富裕國家十六日承諾提供超過兩百二十億美元(逾台幣七千億元)資助對抗暖化,為暴力抗議不斷和爭執不休的會議打了一劑強心針。
不過,會議恐怕只能達成臨時性政治協議,要等明年在墨西哥再度開會時,才能達成新的氣候協定取代二○一二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日本十六日承諾提供一點七五兆日圓(一百九十五億美元)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條件是」在哥本哈根達成廣泛的協議。
日本另外和澳洲、英國、法國、挪威、美國表示,將在二○一○到二○一二年總共提撥三十五億美元對抗濫伐森林。森林持續消失是氣溫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歐洲先前已表示,願意提供七十二億歐元(一百零六億美元)給規畫中的三百億美元氣候基金,以便在二○一○至二○一二年期間,協助開發中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美國尚未宣布貢獻金額,但白宮已表示,將「公平分擔」費用。
全球一百二十國元首十七、十八日舉行高峰會,各國財政部長十六日快馬加鞭協商,希望達成共識,主辦國丹麥也試圖簡化協定草案以利談判。會議七日開幕以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對於誰該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減排幅度、該提供多少資金協助窮國,一直爭論不休。
白宮發言人吉布斯十六日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十七日從華府啟程赴會,雖然只在高峰會待幾個小時,但希望他的象徵性與會,能促成大會成功。
白宮顧問群表示,時間長短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態度」,因為歐巴馬的立場象徵了美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一直到歐巴馬入主白宮後,美國都將氣候談判視為不急之務。
關於減排數字,觀察家指出,美國承諾在二○二○年將排碳量降到低於二○○五年水平百分之十七,歐巴馬和絕大多數世界領袖一樣受制於國內政治,在哥本哈根不會再讓步。開發中國家要求美國減排百分之三十四,但美國國會已明言不可能。
除了富國宣布提供資金,非洲國家集團也大幅降低對富國援助金額的期望,十七日提交的資助計畫中,希望富國從二○一○年開始每年提供資金,十年內提供一千億美元。一千億美元的數字遠低於七十七國集團(G77)提出的四千億美元。四千億也僅是富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