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又名豬仔籠、雷公壺、水灌草。原產地在東南亞、澳大利亞等熱帶地區,以捕食昆蟲為生,是植物界中吃葷的怪胎。
這一類會捕食昆蟲的植物,叫做食蟲植物或食肉植物,它們和一般植物一樣,由葉子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利用根部吸收養份,只是這種功能比其他植物差,再加上它們多半生長在土地貧瘠、土地養分較缺乏的地區,所以只好抓昆蟲來補充營養,因此,食蟲植物並非全靠捕食昆蟲來維持生命喔!
豬籠草屬於多年生草本,葉互生,長橢圓形,全緣;中脈延長為卷鬚,末端有一小葉籠,葉籠像小瓶狀稱為「捕蟲囊」,瓶口邊緣厚、有上蓋,呈綠色或稍帶紅色,囊蓋是橢圓狀卵形,籠內能分泌出帶有香味的蜜汁,吸引螞蟻、蜘蛛、蒼蠅等昆蟲進入,昆蟲一旦進入籠內就出不來,腐爛後就成為豬籠草的營養補給品。
豬籠草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乾燥和強光,它是一種附生性植物,常生長在大樹林下或岩石的北邊。
豬籠草也會開花喔,花序為頂生總狀,由莖頂抽出約二十到三十公分長的花軸,密生數十朵花,紅色或紫紅色,雌雄單性異株,花朵小且平淡,沒有太大的觀賞價值,種子為蒴果,橢球形。
豬籠草主要觀賞的是它瓶子狀的葉籠,一般都當作盆栽或吊盆。若想種植豬籠草,可放些水苔進行保濕,水苔上再置放豬籠草花盆,這樣就可以長期保持良好的溫度及空氣濕度,促進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