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發布警訊,要求含待克菲那(dic-lofenac)痠痛藥膏加註警語,提醒可能引發肝毒性不良反應,像是肝臟壞死、黃疸、猛爆性肝炎及肝衰竭等。在國內,這類藥膏大多數在藥局就能買到,衛生署近日開會討論,決定是否跟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醫務長、本身也是復健專科醫師的高木榮則建議,民眾千萬不要長時間、大面積塗抹痠痛藥膏,塗抹後若仍無法緩解疼痛,最好就醫。另外,六歲以下幼兒要避免擦這類痠痛藥膏。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發布藥品安全資訊,疑似有患者使用含待克菲那成分藥膏,引發肝毒性不良反應,如肝臟壞死等,有些案例甚至死亡或需要肝臟移植,要求這類痠痛藥膏仿單(說明書)中須加註肝毒性警語,提醒醫師注意,若有長期使用患者,應定期檢驗肝功能。
在國內,據衛生署藥政處統計,含此成分藥膏藥證共有二十八張,包括葛蘭素史克藥廠的「普拿疼肌立痠痛」、諾華的「痛立停」、五洲製藥的「痛就擦」,及寶齡富錦的「克痛」凝膠等。
藥政處指出,含待克菲那成分藥物可分為口服及痠痛藥膏兩大類,口服藥物早已加註可能引發毒性不良反應警語。而國內不良反應通報中心目前只接獲一例疑似使用後,皮膚出現紅疹,尚未接獲肝毒性個案。
藥政處提醒這類藥膏只核准短期使用,緩解因發炎反應引起的局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