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光纖之父」高錕自小移居香港,在香港聖若瑟書院完成中學教育再遠赴英國,而後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多年,因此被港媒稱為「港人之光」,但中國官方對於高錕領獎竟未置一語,新聞媒體則除新華社發稿外,其他媒體的報導都是轉載自香港媒體。
高錕獲獎消息宣布後,他曾就讀和任教的學校師生歡呼雀躍,媒體對他的學術成就和生活細節詳加報導。
香港特首曾蔭權則對高錕表示祝賀,港府並舉辦展覽,介紹光纖的運作原理,也展出高錕舊照及個人物品等,極為尊崇。
反觀中國大陸,當高錕獲獎消息公布後,民眾議論最多的並不是高錕的光纖研究成就如何造福全人類,而是感歎中國本土科學家又一次在諾貝爾獎中缺席,因為正如許多中國媒體指出的:「高錕和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一樣,早已經加入別國國籍。」
本次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香港媒體派出龐大陣容前往斯德哥爾摩報導,但中國媒體則明顯不如港媒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