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七日報導,北韓當局進行貨幣改革後,曾強調發放給工人、辦公人員等的薪水不變,但因此引發出各種猜測。
報導指出,四日最先確認並報導北韓貨幣改革消息的《朝鮮新報》宣稱,北韓當局將新貨幣以原先的數額支付給工廠和企業員工的工資。
《朝鮮新報》是親平壤旅日韓僑「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的機關報。
報導指出,北韓當局用新貨幣支付相同數額的薪水,實際上等於將員工薪水上調一百倍,因為舊幣兌換新幣的比例為一百比一,北韓貨幣升值一百倍。
問題在於北韓當局承諾上調員工薪資一百倍,能否付諸實現?
報導又說,北韓當局將把物價降低到二○○二年實施「七、一經濟管理改善措施」時的水準。當時,當局規定的大米價格為一公斤四十五北韓元。
如果用新幣發放給工人與貨幣改革之前相同的工資(平均月薪約為四千北韓元),而大米價格降到「七、一」當時的水準,一名工人約可買到九十公斤大米。
若工人的購買能力突然提高,即使市場上大米供應充足,價格也會暴漲。但北韓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包括大米在內的所有物資都極度匱乏,物價暴漲在所難免。
儘管無法具體預測北韓物價上漲的幅度,大部分的北韓問題專家認為,物價上升到可抵消貨幣升值部分的程度,是早晚的問題。
南韓的北韓問題專家們分析,北韓當局也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北韓進行貨幣改革可能另有目的,包括:
第一,「七、一措施」後,一部分人利用市場經濟積累財富,成為北韓體制潛在的危險因素。貨幣改革可能旨在打擊這批「新興的富有階層」。
北韓新幣比舊幣升值一百倍,但今後因嚴重的通貨膨脹而貶值的話,新興富有階層的財富會瞬間化為烏有。
第二,透過優待普通老百姓,得到「體制宣傳」的效果。
北韓中央銀行在之前曾表示,這次貨幣改革是優待勞動階層的措施,工人、農民、辦公人員等大部分勞動階層,都支援國家的這一政策。由此不難看出北韓當局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