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指標

 |2009.12.08
272觀看次
字級


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情況日趨嚴重,進而影響到地球環境和人類生活。以下是過去三年來,科學報導提及的幾項地球暖化主要指標:

海平面上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表示,自1961年以來,全球海平面每年以平均1.8毫米的速度上升;但自1991年以來,每年上升3.1毫米。IPCC估計,到了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18至59公分。

冰河面積縮小:

南印度洋克格倫島的庫克冰河40年來已縮小1/5。供應13億人口水源的喜馬拉雅各冰河,有部分冰河每年後退達70公尺。美國專家本月表示,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山頂的覆雪,20年內會完全消失。

四季轉移:

部分鳥類和魚類因氣溫上升改變棲息地。從1989到2006年,法國105種鳥類平均北移91公里。然而,同期平均溫度往北移了273公里,剛好是3倍。北海36種魚類有21種在1962年和2001年之間北移,以尋找較冰冷的海水。

海洋酸化:

海洋生物學家表示,海洋吸收愈多二氧化碳,海水酸度就愈高,影響珊瑚和微生物。150位海洋科學家去年1月警告,海水酸度「10年內」會嚴重影響生態多樣性和漁業。

北極冰量、南極暖化:

據本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格陵蘭冰床自2000年已流失1.5兆噸的冰,造成海平面每年上升0.75毫米。部分專家相信,北極冰帽20到30年內,會在夏季月份溶光。南極半島氣溫過去50年上升攝氏2.5度,是全球平均的6倍。



永凍層溶化:

阿拉斯加大學科學家2006年在北西伯利亞發現,多個湖泊測得的有毒溫室氣體沼氣排量飆升。原因在於永凍層溶化,導致暖化的土壤釋放儲存好幾千年的氣體。

降雨量改變:

IPCC表示,1900年到2005年間,南北美洲東部、歐洲北部和中北亞的降雨或降雪量「明顯」增加;沙赫爾地區、非洲南部和部分南亞的降雨或降雪量卻減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