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將於七日至十八日登場,主要任務為形成新的全球溫室氣體規範協定,以取代二○一二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然而議,儘管這場「政治大拜拜」成功簽訂協定的目標愈來愈渺茫,但達成的任何決議仍將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由於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氣候法案一直卡在參議院,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幾乎已注定「不可能」簽署新協定。即使如此,專家仍然預期最終的協定「架構」會逐漸成形。
而且,協定內容最後還是會影響美國人民的瓦斯與電力帳單,以及全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的能源政策分析師雷迪說:「峰會結果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衝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與能源費用。」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推動的三個主要目標如下:一、每個國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數字。二、達成減少氣體排放的方法。三、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減少汙染的支援。
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承諾,美國到二○二○年時,氣體排放量可比二○○五年減少百分之十七。但其他國家都以一九九○年作為減排的依據,若以此標準計算,美國減排的幅度大約只有百分之四。
歐盟則承諾到二○二○年的時候,氣體排放將比一九九○年減少百分之二十;如果其他國家均承諾大幅減碳,歐盟減排的幅度甚至可以擴大到百分之三十。
中國宣稱無法降低整體的氣體排放,但承諾可以比二○○五年的碳強度降低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印度、巴西等國也提出類似承諾。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指的是相對於經濟成長計算出來的碳排放量。
歐巴馬的承諾大致和眾院通過的提案差不多,美國國會預算處估計,這項法案到二○二○年時,將使每個美國家庭一年平均增加一百七十五美元的支出。
在協助開發中國家減排以及應付海平面升高的問題方面,綠色和平組織要求富裕國家應該每年撥出一千四百億美元援助國家。許多分析師預期這個數字最終可望達成,只是國家的攤額仍有待討論。
歐盟已同意每年貢獻兩百二十到四百億美元,美國眾院的法案則每年至少可以分攤八十億美元。
最終而論,多數分析師預期哥本哈根會議將促成一項「包含廣泛原則與目標的聲明」,但實際行動則相當稀薄。Wood Mackenzie公司的能源顧問麥康尼爾說:「會議帶來驚奇的空間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