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不畏金融風暴,二○○八年美國耶誕節掀起一股電子書買氣,當時買一本要等上十三個星期,這股熱潮延燒至今年底。專家分析,真的像書、操作簡單、涵蓋電信費用,電子書是擄獲人心之處。
亞馬遜網站日前票選結果顯示,今年感恩節、耶誕節最受歡迎的前十大耶誕禮物,再度由電子書榮登榜首。全美最大連鎖書店邦諾剛推出電子書「Nook」,預購超乎預期,首波供貨售罄,要等到明年才能出貨。
可閱讀各種格式內容;以手機、電腦等不同載具閱讀;容量超過一千五百冊;可無線上網……,亞馬遜電子書Kindle以上述種種優點,打動美國五十歲以上讀者的心。研究顯示,四十五歲以上的美國人休閒時喜歡閱讀,同時,這群人手頭也比較寬裕。
亞馬遜以經營書店的心態與模式運作,大獲成功,吸引各國業者異業結盟搶進,搜尋引擎龍頭美國谷歌(Google)與日商索尼(Sony)合作。在華文市場,中國挾著三億手機用戶的中國移動布局;台灣的遠傳電信與內容產業誠品、三立結盟;博客來與聯合線上合作等。
現在是電子書市場的戰國時代,業者和市場都還在摸索可以廣為被消費者接受的條件。科技大廠對此多興趣濃厚,但從規格到價格,品牌、代工廠和未來有可能是大買主的電信業者,都還沒有共識。再者是內容業者擔憂電子書易遭盜版、無限複製,讓出版業步上唱片業後塵;還有,電子閱讀器價格以及利潤拆分的結果,也讓電信業卻步。
根據評估,以電信業者占百分之二十五、出版業者占百分之七十五,若電信業者補助消費者購買一台電子閱讀器,消費者一年要買新台幣二萬元的書,業者才有利可圖。
另外,電子書的核心畢竟還是在「內容」,唯有出版業者加入戰局,市場才有機會壯大。只是,數位內容著作權、販賣的形式等等,還有待業界建立共識。
鑑於數位內容滲透率逐漸增加,將直接帶動電子書明年起高成長,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到二○一三年前電子書出貨量及產值複合成長率(CAGR)皆破七成。考量龐大的華文市場,以及兩岸在產業技術鏈上互補,台灣、中國合作意願高,經濟部表示,明年上半年展開搭橋計畫,屆時兩岸可望在共同制定標準方面傳出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