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將爭取明年六月前開放陸生來台就讀、承認大陸學歷,初期將承認「九八五工程」為主的四十一所大陸頂尖大學學歷。
至於開放陸生來台部分,公立大學只能招收碩博士生,私立的技專、大學及研究所都可收陸生。
有人把此舉解讀成挽救台灣私大因少子化,可能關門危機,或台灣高中生和大學生多了選擇就學管道,將引發學子赴對岸求學熱潮,我認為,這都只是見樹不見林看法,因為真正的挑戰是知識戰爭、人才爭奪。
承認大陸頂尖大學學歷,從長遠來看,勢必會在交流下,產生兩岸不論是學生求知精神、視野與格局,及大學老師素質、企業用人管道量變和質變,也就是說,只要是拋開政治因素的良性競爭,台灣學生和家長會尋求更大的成長空間,特別是大陸學生的求知精神,和嚴格的自我要求,必會對台灣學生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台灣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態度。
此外,不同的大環境帶來許多衝擊,兩岸不斷交流與激盪,會使得台灣大學生和青少年,對兩岸關係用全盤情勢看待,更會思考人家是怎麼看東亞和世界,自己又是如何,學會放開眼界,以大格局看待世界,這就是所謂的學力之一,台灣學生若質變,更勝學歷。
所以,台灣的大學經營及為人師者,都要建立強烈自我成長、挑戰的意識,畢竟在知識的腦力戰爭中,不進則退。
潘西對(北縣新莊/圖書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