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禕庭台北報導】邁入第三屆的國家工藝成就獎,今年有十七位資深工藝家角逐,最後九位評審一致通過由出身鹿港的木雕家施鎮洋獲獎。
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表示,鹿港因為開發較早,在文化藝術上可說是執台灣牛耳的地位,工藝家比比皆是;施鎮洋的師傅,也是他的父親施坤玉,是名震一時的大木匠師。國家工藝成就獎最基本要件,是從事工藝創作二十年以上,施鎮洋十一歲起跟著父親學藝,木雕創作至今已有半世紀之久。
洪慶峰還說,工藝成就獎得主還須符合技藝精湛、著作豐碩、培育人才和推廣工藝四項條件,施鎮洋在前三項的成就無庸置疑;他四十歲時完成的「鹿港施姓大宗祠神龕」,富麗堂皇,可謂是他的代表作;施鎮洋有感於傳統文化慢慢失傳,與弟子李榮聰合著《鹿港龍山寺‧天后宮木雕藝術概覽》,彌補傳統藝術教材不足;另外,他在東海大學、成功大學等大專院校擔任客座,也培育了許多傳統藝術人才。從原本廟宇雕刻轉型到精緻木雕,施鎮洋的作品愈來愈貼近生活。
施鎮洋透露,他生命中有個貴人,就是前副總統謝東閔。民國七十一年,謝東閔到鹿港參觀,看到他的作品,給他兩個建議,一是必須傳承這項傳統工藝,二是他的創作很漂亮,「但是太大件了,收藏者有限」,所以他開始轉向精緻木雕,且在四十歲開始傳承工作,並影響了只傳子不收徒的父親施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