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蘇童《河岸》 摘亞洲文學大獎

 |2009.11.18
55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第三屆曼氏亞洲文學大獎本月十六日揭曉,中國作家蘇童以作品《河岸》擊敗印度作家,摘下亞洲文壇最高榮譽獎項。

《河岸》以中國文革為背景,內容講述一名被去勢的共產黨軍官,與兒子一同被流放後,重新建立生活的過程。

蘇童自認獎項的評選過程非常公正。他說:「這個獎項對我來說很重要,我不是常得獎的作家,或許沒有得獎我會更有名也不一定。」蘇童晦暗、富爭議性的寫作風格深受讀者的喜愛,但偶爾會讓他與當權者產生對立。

此屆評審團由印度作家米什拉、愛爾蘭作家托賓和美籍華裔作家任碧玲組成,其中米什拉和托賓形容蘇童的作品為「浪人小說」,隱含了許多生活和政治寓言在其中。

蘇童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應是《妻妾成群》。這部一九八九年出版的小說後來被中國導演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龍高高掛》,還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

此後,他也陸續出版了六部小說,包括二○○六年出版的《我的帝王生涯》。曼氏亞洲文學大獎宗旨是為亞洲最優秀的作家提供平台,讓他們能夠得到國際文壇的注視。

首屆曼氏亞洲文學獎頒給了中國作家姜戎的《狼圖騰》。第二屆曼氏亞洲文學獎授予菲律賓年輕作家米格爾‧西喬科,獲獎作品是《幻覺》,獎金為一萬美元。

此獎從二○○七年起每年舉行,曼氏亞洲文學獎與英國布克獎的贊助商出同一家,也就是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英國曼氏集團,所以亞洲文學獎也被稱為布克獎的亞洲姊妹獎。

亞洲文學獎設立初衷是鼓勵非英語亞洲文學作品在全球以英語出版,讓更多英語界的讀者能了解亞洲文學。

亞洲文學獎的評選標準也較特別,參賽作品須由國籍為亞洲國家的作家用母語(非英語)創作而成,且尚未出版英文版,提交作品則須為英文譯本。

文學獎從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由作家或者出版社向組委會提交。據前兩屆的經驗,每屆都有超過兩百部文學作品被提交到組委會,絕大多數為歐美出版公司代作家提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