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上,安寧護理師小茹,微微顫抖小聲跟我說:「昨天我跟我先生談到,結婚後五年來的禁忌話題…」
「…?妳們的感情,該不會有問題吧?」在一旁的資深護理師阿鴻,不安地問。
「是關於我過世婆婆的事情,而且一直談到深夜。」
「妳婆婆,是那位多年前,在妳結婚前幾個月,住到我們醫院的加護病房,後來病危轉入安寧病房過世的老太太?」
「對,當年就是在我婆婆過世後的百日內,我跟我先生結婚。」
「我記得也有去參加妳的結婚典禮,而且妳先生婚禮當天,提及妳過世的婆婆時,還為此一度哽咽。」
「可是,我先生從婆婆過世後,一次都沒有提過他媽媽的任何事情,就算我們結了婚、生了兒子,我先生還是不曾主動提到她。」
「妳沒問原因嗎?」
「我感覺得到我先生,雖然很愛他媽媽,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許是怕那種突然失去親人的失落感,所引起的巨大悲傷吧。」
「所以妳先生不喜歡,妳提到任何關於他媽媽的話題。」
「我先生曾說過,失去了是事實,日子還是要過下去,人要往前看,媽媽會希望我們,好好照顧自己,談這些傷心事無濟於事。」
「可見妳先生的悲傷,還沒有完全走過,而且似乎走得很辛苦…」
「我覺得我先生並不認為他有悲傷,甚至不認為有悲傷存在。」
「真糟糕。」
「這些年來,也許是我從事安寧療護的本能直覺,認為悲傷必須走過,才能真正好好的生活,但我先生跟他的家人,尤其是幾個兄弟,卻總是有默契地把媽媽病逝這件事,當成他們家裡唯一的禁忌話題。」
「這是本能的心理防衛機轉吧。」
「我先生甚至還會斥責我,阻止我主動和我公公提起婆婆,孰不知我是刻意為了陪伴公公的悲傷啊。」
「思念母親,或為喪母而哀慟,是很自然的事情,為什麼會變成一家人,禁忌的話題呢?」
「可能是因為我先生、還有我先生的兄弟們,全都是男生吧。」
「大家都不想因為提到母親而難過或哭泣,面子不好看嗎?」
「我想我先生跟他的兄弟們,其實是除了不知如何面對,失去摯愛的失落心情外,更不知道兄弟之間,該如何彼此安慰這麼深的悲傷;所以面對父親的眼淚時,靜默或迴避就成了這個家的慣例。」(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