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砷中毒症狀包括劇烈胃痛及嘔吐、腹瀉、痙攣及抽筋,如果量大,將直接導致死亡,而長期少量攝取,則證實與許多種癌症有關聯。據估計,孟加拉有兩百萬人砷中毒,對於這起可說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中毒案,科學家努力近三十年,終於搞清楚砷如何進入農村居民的飲用水。
十五日公布的研究結果指出,禍首就是數萬個人工池塘。孟加拉當局挖掘這些池塘,所得泥土用來防洪。
稍早的多項研究指出這些砷來自孟加拉各地、數百萬個低科技「管狀深井」所汲取的水。
諷刺的是,這些井通常是在國際援助機關的幫助之下開鑿而成,目的在讓居民不要去使用骯髒的地面水。悲傷的是,因為沒有替代水源,數百萬人明知水有毒,仍然繼續使用。
科學家證明砷濃度最高的水約有五十年歷史,同時證明砷這種有機碳一旦經過微生物新陳代謝,便會從沉積物釋放出來,不需多久就能從地表滲入地底。。
但遭汙染的水及有機碳到底從那裡來,依然不清楚。直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維(Charles Harvey)領導的研究團隊打破謎團。
研究人員使用天然示蹤劑與3D電腦模型追蹤來自稻田與池塘的水,「我們看到來自人工池塘的水含有高濃度的砷,來自稻田的水砷濃度較低。」化學分析顯示,砷這種有機化合物會沉澱到池塘底部,之後慢慢滲入地底。
該研究顯示,「將飲用水井挖得比池塘還要深,或是將淺井置於稻田底下,就可以減輕這個問題。」研究團隊計畫在不同地區開鑿上述兩種飲用水井,看看是否能改善村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