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交通部的一項調查研究指出,百分之七十三的機車族,就算政府實施各種「限縮機車使用」的措施,還是會繼續騎機車,不會改搭大眾運輸工具,這比上一次調查增加了五個百分點。
調查報告似乎暗指堅持繼續使騎機車人數的上升,與近來不斷飆升的油價有關,也就是說,由於騎機車較省油錢,在經濟考慮下,多數機車族仍不會選擇大眾運輸系統。
我不知道問卷是怎麼設計的?不過,如果問卷沒有以「假設大眾運輸系統已很完備,而且價格低廉」為前提,合理告知使用機車和大眾運輸系統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及對個人健康的可能影響,還有機車的總成本(買車、維修、油費、稅金、使用年限等)與大眾運輸系統總成本的比較,直接以目前的現實情況來詢問,結果自然是機車族選擇維持現狀,而非改變。
以大眾運輸系統的完備與否,及價格來說,機車族習慣了機車的便利與低油費,光想到不騎車就要忍受班次少、票價貴、路線繞來繞去的大眾運輸系統,自然會覺得還是騎機車好,即便政府推出限縮機車政策,也不會放棄騎機車。
而從現實面來看,出了大台北都會區,就連台中、高雄等大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都稱不上便民,而人口更少的鄉鎮,一天只有兩、三班公車,甚至還有客運業者不堪虧損而廢線,這些地區的百姓大都已習慣以機車代步,突然要限縮機車要大家改搭大眾運輸系統,又無其他配套措施,自然難被接納。
為了降低全球暖化對地球生態的衝擊,也為了改善台灣、交通亂象,降低機車肇事率,大幅度的限縮機車上路勢在必行,限縮機車政策當然要推行,但是,如果政府只單方面的祭出政策,卻沒建立夠普及便利、價格低廉的大眾運輸網,而且在限縮機車數量前,由政府補貼壓低大眾運輸系統偏高的票價,以提高大眾運輸系統的便利性與普及性,人們很難放棄機車。
也就是說,政府應有完整的配套措施,讓用車習慣從自用車輛接軌到大眾運輸系統,不能只是限制,還必須有鼓勵才行,如果只想以現階段的大眾運輸系統推動限縮機車,肯定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
所以,在推動政策前,政府應檢視有沒有規畫配套的大眾運輸系統?如果沒有,就要加緊腳步,光限縮機車數量,卻不建構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網,百姓是不可能拋棄機車的。
王乾任(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