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民俗】走唱的街頭藝人

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2009.11.05
1381觀看次
字級

早年台灣有一種在街頭走唱的藝人,經常出現在酒家、旅館和娛樂場所,這種到處趴趴走的街頭藝人,就是人稱的「那卡西」,也有人稱他們為「長腳」。

「那卡西」是日語「流」的意思。用「流」字來形容這種像水一樣隨處流動的走唱表演,真是非常貼切。

「那卡西」發源於台北的北投。北投是台灣知名的溫泉區,日據時代北投公園內有一家富麗堂皇的希臘羅馬風格造型設計的溫泉浴池(現址已成立為溫泉博物館,對外開放參觀),是東南亞最大的浴場,許多日本官員經常在這裡洗溫泉,浴罷在二樓的休息室喝茶和享受美食,觀賞山谷中的美景和北投的煙嵐。

北投溫泉區內大小酒家和旅館林立,許多日本居民在享受溫泉水滑之後,總要用餐和喝酒,「那卡西」是日本風行的表演,就在日本人的需求下被引進台灣。即便台灣光復後,「那卡西」這種音樂表演繼續風行很長一段時間。

這種小型樂團從早期的自彈自唱,演變到有幾位樂師和一位歌手;樂師們演奏不同的樂器,有手風琴、笛子、吉他、小鼓等,後來又有了電子吉他、電子琴等,這種跟著時代走的樂團,樂師手上的樂器最後變成了合成的,能演奏出各種音樂,所以只要一台就能走遍天下。

「那卡西」的表演從早期的酒家、旅館,後來也走進夜市、圓環和一般飯店娛樂客人。樂團在這些熱鬧的酒色場合中,一桌桌為客人表演,小費隨意給。

有的客人聽得高興,可以一曲一曲聽下去,聽夠了就多賞點小費給藝人。有的客人嫌吵,聽得不耐煩,藝人才開唱,他們就立刻給小費,打發他們趕快走人,到別處去唱,樂團也很知趣的收了小費就轉到別桌去。

「那卡西」樂團最當紅的時候,北投的每家飯店都有好幾組,任客人點唱,如果樂團不夠應付客人所需,店家只要隨時打電話,在外待命的樂團立刻就能過來加入表演。

街頭藝人最風行的早期,台灣的社會並不富裕,後來經濟起飛,生意人在酒家的應酬往來增多,藝人表演的機會也增加。主、客雙方,加上飲酒、陪酒女郎的妖嬌打情罵俏,再伴和著「那卡西」的演唱助興,難免給人紙醉金迷的印象。

這種風行一時,為人帶來歡樂的街頭表演已經式微,若將酒色抽離,這種走唱藝術其實是當年文化的一種表現。藝人們認真的演練,然後為客人做精采的演唱,這是正當的職業,他們賺取辛苦演唱的酬勞,也帶動了歌唱和聽歌的風氣。

如今街頭藝人的風采在時光中逐漸褪色,他們身影沒落地退出這個行業,「那卡西」也逐漸走入歷史。

街頭藝人叫長腳,

酒家夜市全都跑;

只要助興湊熱鬧,

管他演得好不好。

劉興欽老師這首打油詩,寫盡了街頭藝人的風華,那令人難忘的時代,不知是否有朝一日會捲土重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