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星雲台灣奇蹟】{2}星雲大師 運用善巧方便弘法

萬靜波(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2009.11.05
746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是慈善家。一談到台灣佛教慈善事業,人們往往想到證嚴法師領導的慈濟功德會,其實佛光山自開山以來一直耕耘慈善。其福利專案洋洋灑灑,舉凡醫療服務、養老育幼、輔導教化、社會關懷、臨終安慰等,大小專案十餘個。比如監獄布教,佛光山常年對高雄監獄等十多家監獄和看守所施行教化宣慰,受益人犯計二萬七千多名。可說人的生老病死,從呱呱墜地到辭世,只要有需求,都在佛光山協助照顧之列。

他是傳媒事業家。他創辦了佛教有史以來第一家日報《人間福報》,不刊登商業廣告的電視台人間衛視,還有若干電台。

他是自謙「不擅長書法」的書家。他的墨寶在眾多美術館展出。每年手書的為蒼生祈福的雋語都被印刷為幾十萬份,爭為信眾收藏。連大陸國家宗教局都討要幾百份分贈賓朋。

他是心懷蒼生的社會觀察家。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台灣社會族群紛爭,人心動蕩,大師不時投書台灣主要報紙,建言獻策,消泯爭議和仇恨,如二○○三年的《沒有台灣人—在台灣居住的,都是台灣人》,二○○四年的《大和解,救台灣》,二○○五年的《去中國化之我見》,最轟動的是二○○六年的《上台下台—論施明德「倒扁」》,他以公民身分表達「無關挺扁倒扁,只為全民幸福安樂,籲請陳『總統』下台」。

他是海峽兩岸「宗教統一」的重要推手。近年來兩岸宗教界的重要活動如佛指舍利入台、世界佛教論壇召開等,星雲大師都是幕後助力者。

他是某種意義上的大企業家。佛光山有各種機構數百個(可以視為分公司),遍布全球五大洲,出家僧眾和義工數萬(可以視為雇員),信徒幾百萬(可以視為顧客或關聯企業),某種程度上確已為一家跨國集團公司。而他,無疑是這家NGO性質跨國企業的董事長(國際佛光會也確實是華人世界第一大NGO組織,在全世界的規模,也僅落後於扶輪社、獅子會等,位列第四,是第一家獲得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諮詢顧問身分的佛教團體)。把這一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台灣到世界地發揚光大,沒有傑出才能,顯然是一句囈語。

他是佛教改革家。佛教自明清以來衰敗數百年,大部分出家人以自了漢為要務,遁入山林,逐漸與人間脫節,成為吃齋拜佛的老人佛教。民國時代更因戰亂頻仍,人心混亂,佛教一蹶不振,連政府頒發的救國救民信條之一,便是「毀廟興學」。而在台灣,由於日據時代受到日本佛教的影響,許多出家人娶妻吃葷,寺內著袈裟出外則西裝,僧俗混淆,信眾更是對佛教缺乏正信的認識。就在這一片茫荒之中,星雲大師憑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靠我」的大願心,篳路藍縷,振衰起弊,以六十年革新佛教,使佛教在台灣復興。他創辦的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已壯大為台灣佛教的華表、現代世界佛教發聲的重鎮。

他還是使佛教國際化、從高雄一隅播散全球的國際宗教大師。三十年來,隨著港台經濟融入國際,華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再加上連續幾波留學潮和移民潮,愈來愈多華人移居海外,這些以佛教為母教的華人華裔子孫需要心靈慰藉。他因應信徒籲請,到美國、澳洲、非洲、南美洲建寺: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被譽為「西半球第一大寺」、「西方的紫禁城」;澳大利亞的南天寺則是「南半球第一大寺」;南非的南華寺為「非洲第一大寺」;巴西如來寺為「南美洲第一大寺」。當地原有的宗教有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度化的人種有黃、黑、白、棕。(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