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為了接引青年學佛,以現代歌曲為橋梁,親自寫詞,請人譜曲,一九五四年成立佛教界第一支佛教青年歌詠隊。圖/佛光山宗史館提供
青年歌詠隊
一九五三年星雲大師到民風保守的宜蘭弘法,為了接引青年學佛,以現代歌曲為橋梁,親自寫詞,請人譜曲。一九五四年成立佛教界第一支佛教青年歌詠隊,延聘老師教唱,到各地高展歌喉,並在每次佛學講座之中安排佛教梵唄、佛教歌曲的獻唱,透過輕快悠揚的樂聲,詮釋佛教深奧幽玄的法義。
從此,佛教歌曲在電台響起,在鄉間田野、軍中、學校、社團傳唱,吸引愈來愈多的人因佛教音聲而走入佛門。
四、五十年後,世界各地的佛光合唱團、人間音緣音樂會,延續宜蘭青年歌詠隊的熱忱,從歌聲中展現對佛法的感動,帶動佛教音樂蓬勃發展。
佛教聖歌集
大師有感於音樂在弘法度眾上佔有極重要的價值,除組織佛教青年歌詠隊,並與煮雲法師、台中李炳南等作詞,名音樂家楊勇溥譜曲,以因應當時歌詠隊之需要,作為度眾之媒介。
一九五四年十月,宜蘭念佛會曾油印成《佛教歌集》,一九五六年,隊員重新整理增寫,由佛光文化服務處油印發行,名為《佛教聖歌集》,為首本佛教聖歌本。一九八○年,再次搜集增補出版,將佛教歌曲推展出去,以應廣大佛教徒之需。
佛教第一張唱片
一九五七年八月,由宜蘭和台北歌詠隊在美國新聞處錄音,灌製佛教首套聖歌唱片六張,大小為十吋,內容包括讚偈及佛教聖歌等二十首,這在當時是一種突破傳統的弘法方式,是劃時代的創舉。唱片尚未出版,已造成轟動,台灣各地爭著預約,海內外訂單飛來,造成佛教史上空前的轟動,更於電台播放。
日後,佛光山更有佛教音樂的錄音帶、錄影帶陸續出版,也發行梵唄的CD與VCD,讓佛教音樂的現代化更上一層樓。
一九九二年,佛光山叢林學院二百多名學生,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參加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梵音海潮音」的演出,大師首次將佛教的梵樂,帶入國家音樂殿堂,造成極大的震撼與回響,給了佛教音樂新的時代定位。(心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