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正值改變人類生活的網際網路慶祝誕生四十周年,國際主管網路網址的「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網域管理機構」(ICANN)十月三十日開會通過,開放使用中文、阿拉伯文等非拉丁語系的文字作為網域名稱。首先開放的是國家代碼,例如中文的網域「.中國」。
這表示打破英文獨霸網域網址的天下,中文上網時代來臨。專家估計,使用中文的網民人數將從目前約近四億人,爆增到十億人,居全球之冠。
正在南韓首爾開會的ICANN董事會當天無異議通過開放十六種文字,用於製定「網域」名稱(如.com、.cn與.tw等)。這項決議使各政府可以申請使用各自官方語言的網域名稱,例如「.台灣」。
從本月十六日起ICANN開始接受各國以本國語言創建網址的申請。ICANN估計,全球網民最快可以在明年初看到以本國文字構成的網站網址,明年再增加數十種其他文字。
ICANN執行長貝克斯壯說:「這是ICANN的一小步,但卻是使用非拉丁語系語文的全球半數人類的一大步。」
網域名稱有如網址的「姓」,自有網域以來,網域名稱向來限制在只能使用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十個阿拉伯數字與標點符號的「連字號」,合計三十七個符號。但在開放語文網域後,網路從此以後真正成為多語文的世界,可以不需要先學會英文就輕鬆上網。
今後使用中文的網民,只要在地址欄輸入網址的中文名稱,即可立即進入網站,完全破除上網的英文障礙。
專家認為,這項舉動終將消除中文網民上網的最後門檻,包括中國在內的中文網民人數將呈爆炸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