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到現在,每年十月公布的諾貝爾獎一直是備受世界各國矚目的年度獎項、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很多專家學者也從近年的得獎趨勢發現有愈來愈多得主是進行跨領域研究。以今年來說,黃人則表示,科學家的研究其實是屬於化學生物學領域,透過化學的方法來回答生物學的問題。
對此,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韓建中亦有同感。他表示,生物學面向較「宏觀」,而化學則著重「微觀」,藉由兩者結合,恰好可以達到「見樹又見林」的效果。
韓建中表示,科學存在的意義,有部分是為了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但隨著社會轉變,也讓科學發展跟著「與時俱進」。從以前的「術業有專攻」到近期的「跨領域研究」,過去因為科學各領域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無法與其他領域整合,因此分工精細,但隨著各領域研究有成,也讓很多基本問題一一被解開,為「跨領域研究」挹注更多可能性。
黃人則表示,很多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都必須透過不同領域科學家的攜手合作才能解開謎底。例如近年最熱門的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議題,就無法只靠環境與生態學家的力量來解決,還須有物理、化學甚至是經濟學等領域專家投入,才能找到更多「問題之鑰」。
「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科學也是相同的道理」陳昭岑表示,所謂,科學領域間本來就是相互關聯,很多研究成果並不是單靠某個領域就能獨立完成,而是團結力量大,他認為跨領域研究將是未來科學發展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