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已經有超過半打的歐美報紙在過去一年為了避免破產,轉型成純粹網路報,但是第一份冷靜分析的報告指出:網路報前景並不令人感到鼓舞。
倫敦城市大學兩名研究員詳細剖析北歐芬蘭一家財經報紙Taloussanomat.fi,從二○○七年十二月轉型成網路媒體之後的悲慘命運。
當初目的在透過淘汰紙張、放棄平面發行、省下派報人員費用等,降低營運成本,果然報社資本支出降低超過百分之五十。問題是:營收降得更多,竟高達百分之七十五。
更令人訝異的是,研究員發現,閱報率也跟著掉,不管是依個別訪客或頁面瀏覽量計算。他們原先以為許多忠實讀者,會從已停刊的平面報紙移轉到網路版閱讀,但這些讀者本來就已經是網路版讀者。
研究也發現一個事實:讀者花在網路上閱報的平均時間也沒有增加,這顯示是媒介本身決定哪些新聞獲青睞,而非內容。
經過最早的裁員之後,該家財經報已經縮水的新聞部又來一次裁員。研究說,「我們發現,報紙如果太早進入『純網路版』時代,未必對該報有益」。研究員計算出,一家報社決定放棄印刷業務之前,通常都已經失血嚴重,至少經營虧損了百分之三十一。
研究指出,「讀者不願為網路內容付費,網站空間的廣告價值和平面印刷的廣告相差太多了」。不過,這只是單一個案研究,該結論是否適用於美國報紙還很難說。
《消失中的報紙:搶救報業大作戰》一書作者梅爾(Philip Meyer)曾精確預估出一個令人緊張的時間,表示在二○四三年第一季季末,紙張油墨印刷新聞的讀者就會「跑光光」。《紐約時報》發行人薩茲柏格則認為,報紙可能在二○一二年之前就開始逐漸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