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森林裡看著毛驢和山羊,還有那漸行漸遠終於成為風景線上一顆逗點的小兔子。「在這一刻,聞著土地的味道,我縮蜷著身體,鼻子在毛衣領口裡,感受自己身體的熱度,證實自己的存在。」
法國鋼琴家葛莉茉藉由貼近鼻息,保存了對於自我最清晰的回憶。
然而實際上她也視「自己」為長期禁錮靈魂的枷鎖,因而夢想著在某個瘋狂的瞬間,欲念衝湧而出,掙脫自身之外。她在睡眠時尋找醺然的感覺,放縱自己滑入緩慢降落的想像狀態。緊緊閉上眼睛,眼前出現各種彩色小點:藍色、紫色、黃色、綠色,以及金屬色調。這段儀式性的睡眠前奏曲,還包括了在黑夜中反覆念誦《玫瑰經》。「如此一來,行動變成了節奏,思想化為韻律而更堅定。」
多年後,一個失眠的夜晚,在巴黎,為了準備音樂學院考試,卻因內心的陰鬱而無法平靜地思考與練習。
她確定自己將無法沉著地面對隔日的失敗,於是只好閉上雙眼,就在那一刻,整首考試曲伴隨著色彩小點與祈禱文的反覆形式出現在眼前!從此她學會了將作品幻化成影像和色彩,放在自己面前,彷彿看一場表演。原來「我們很少走錯路,經常只是走得不夠遠。」
考試當天,她生動熱情地展演了這首原以為枯燥的樂曲。「回憶即是創造」,人們的記憶本身正是最神奇的藝術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