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五十多歲婦女罹患乳癌第三期,經手術、化療,乳癌控制得還不錯,後因脖子痠痛找中醫師治療,醫師摸到她左肩有一塊硬塊,認為是氣血不通,幫她針灸卻不慎引起癌細胞轉移到腦部,半年後過世。提醒癌症患者,若身體有異狀,最好先跟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彰化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曾信順表示,這名婦女針灸一周後,左肩出現一點一點的紅疹,範圍差不多有一個巴掌大,她回西醫門診,切片檢查發現,竟是癌細胞轉移。他說,乳癌患者的癌細胞轉移到肩膀較為少見,推測或許是針灸時下針,湊巧把已復發硬塊的包膜戳破,癌細胞沿著包膜的破洞擴散、滲透出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中醫科主任盧勝茂表示,針灸可以輔助現代醫學的死角。不過他認為,除了急性扭傷,一般針灸應不會貿然在硬塊、傷口處下針,也提醒患者針灸前應先主動告知醫師病史,若因為開刀、受傷,中醫第一次針灸都會選擇先從靠近紅腫處的遠端穴道刺激,不會直接下針在紅腫、變形處。
盧勝茂說,目前針灸不治療癌症,但多半可協助化療引起的倦怠、嘔吐、肢體痠痛等不適,或是順一下胃氣,讓患者改善食慾、提升抵抗力等。他也認為針灸可作為癌症的平行療法,但原先的療程不能偏廢,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