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戰國時代有名的哲學家,本名叫莊周。莊子很有學問,但並不富有,倒不是他沒有「發財」的機會,而是他不願意為了貪圖享受,犧牲了自己的志節。
據說,有一次,楚威王派了兩個專使去找莊子出來做官,兩個專使找了很久,才在濮水河邊找到他,而當時他正坐在樹下釣魚。
兩個專使說:「莊周先生!別釣魚啦!請你收拾收拾,跟我們一起走吧,楚威王要請你去做官啦!」
莊子聽到這些話,連站起來和專使打個招呼也沒有,因為莊子對楚威王沒有好感。
莊子說:「聽說你們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三千年了。你們的國王把它當成寶物,用紅緞子裹起來,放在一個精緻的木盒裡,供奉在廟堂上,不過,請問你們兩位,如果站在龜的立場,你們說,究竟願意那樣被供奉呢?還是願意拖著尾巴,活在泥溝裡呢?」
兩位專使說:「當然是願意拖著尾巴,活在泥溝裡。」
莊子說:「好啦!您們可以回去回話了,我也願意拖著尾巴,活在泥溝裡。」
現在我們不妨來談談動物尾巴的神妙功用。
什麼動物的尾巴最大?可能大家都會想到松鼠!松鼠那根又鬆又大的尾巴,不僅好看,而且還有很多用處。
牠坐著的時候,可以當坐墊;和別的動物打架的時候,可以翹起來作盾甲。在冷天,能蓋在身上作毛氈;在夏天,又能搖來搖去當扇子;在雨天,還可遮住頭部當雨傘。
不過,更大的用處,是在樹枝上跳來跳去時,既可當「舵」來用,又可當「剎車」,萬一從樹上摔下來了,八寸多長的大尾巴,把毛鬆開,就好像一個張開了的降落傘,足可供牠安全著地。
據說,有一種長尾老鼠,能站在岸邊,把尾巴伸到河裡,引誘水裡的魚蟹來咬牠的尾巴,然後再跟抽起釣魚竿一樣,把長尾連同獵物,一起捲上來,這樣就可以飽餐一頓了。
狗的尾巴,不但動作活潑,而且還能顯示情緒,當牠不高興的時候,便會垂下來不動,當牠高興時,便會不停的搖動。
貓的尾巴,更多妙用,在牠鑽進一個新洞之前,可作「探測器」用。走路時,只要尾巴尖搭到地面,假如後有「追兵」,牠也能感覺到,因之又像是個「警報器」。
更妙的是,母貓還會用尾巴作為訓練小貓躍捕能力的活靶,母貓倒臥著,把尾巴平貼在地面上,一會兒動,一會兒停,逗著小貓撲來撲去,久而久之,小貓便學會了捉老鼠的本領了。
豬很大,但尾巴卻很細小,你有沒有想過,這是什麼原因?
我想,那可能是豬好吃懶做,而又生性頑皮,常想脫逃,生怕別人在牠脫逃時,抓住了牠的「小辮子」,於是尾巴就長得那樣小,以減少別人下手的機會。你說有沒有道理?
(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