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大溪訊】「文史工作無利可圖,很冷門,但大溪歷史要有人留下。」八十二歲的退休校長劉慶茂感念「近代百餘年大嵙崁文史故事」乏人蒐集,利用退休後閒暇時間從事大嵙崁文史工作。
劉慶茂好學、好問、好動,有文史工作者的特質,他很感謝國小啟蒙的日籍恩師出村清一鼓勵「人要活的有意義、人生要有意義」,讓他決定做沒人做的傻事,專心投入大溪文史工作。
劉慶茂因收集的大嵙崁文史資料豐富,陸續製作大溪圖表一百二十張、三本大溪著作,崁津八景繪圖、照片集八冊、模型四組等。
劉慶茂接受日本教育八年,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到復興鄉深山從事山地教師工作,一直到七十七年國小校長退休,他是校長兼敲鐘,「任何階段,我都沒浪費、虛度人生」。
在退休二十一年的閒餘時間,他不停思考、收集大嵙崁文史故事與資料,因為他記憶力很好,記下童年與祖父母的聊天的故事。國小時,他隨父親劉景祥在大溪老街賣雜貨,「使我了解各種什貨種類、價錢、顧客來往」,日後記述文史甚有助益。
日據時代讀小學八年,前三年看日據太平黃金時光,後五年看日軍戰時的悲慘與無奈。對日據時代文史親睹與體驗,寫起日據文史格外順暢、真實,也接受高等日本教育,打下紮實日文,爾後文史工作無論閱讀、搜集筆記、記述都有莫大助益。
日據末期專攻高職建築科,對大溪老街巴洛克建物及一般建物別有見解,也針對建築特色、風貌進行論述,且從小的興趣,對老街牌樓也有深入研究與看法。
劉慶茂表示,他在盡一個大溪人的使命,他知道「淺學寡聞、自不量力」,但只求「心安理得」。如今大溪成為有名的觀光勝地,恢復百年前大嵙崁黃金歲月,他已非常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