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禕庭台北報導】許多女性月事期間會有下腹絞痛的困擾,有的還伴隨頭痛、噁心嘔吐、乳房脹痛、情緒不穩,嚴重時會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醫師呼籲不可輕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醫師陳重嘉表示,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經痛沒有任何病理因素,疼痛性質為痙攣及陣痛,一般是從下腹部開始,嚴重者會延伸到腰薦椎、後背部和大腿,最劇烈的疼痛常發生在經期第一天,很少超過兩、三天,隨著年齡增加或分娩,症狀會減輕或消失。
繼發性經痛則是內生殖系統有疾病所引起的疼痛,常見原因有子宮內膜異位、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炎等。通常在初潮後數年才會發生,除了經期會痛,也可能發生在月經來前一周,並持續到結束後數天。
陳重嘉指出,很多人會買止痛藥解決經痛的問題,有的甚至切除病灶,但中醫不鼓勵,他建議找專業醫師辨證治療,或用「食補」方式來減輕經痛,可用當歸十克、粳米五十克和紅糖適量,熬成「當歸粥」,在經期結束後每日食用一到兩次,經期規律的人,也可在經前三到五天開始吃。
另外,女性在月事期間,避吃生冷食物,經前少吃高鹽和酸性食物;熱敷下腹能紓緩痛楚,充足睡眠和規律生活可預防經痛,平時適量運動,如每天做十下仰臥起坐,月經期間暫停,可改善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