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經典名句】德而無才,近於愚人 才而無德,近於小人

公孫策 |2009.10.02
2112觀看次
字級

名句的誕生

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德而無才以輔之,則近於愚人;才而無德以主之,則近於小人。──《曾胡治兵語錄》

完全讀懂名句

做為帶兵的將領,第一要才能足以領導兵眾,第二要勇敢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於求名求利,第四要體格強健,耐受得了軍旅操勞……

品德好的人如果缺乏才能,旁人看起來就像個笨人;能力強的人如果心中不能秉持原則,行事就會近似小人。

名句的故事

曾國藩對將領的四項要求當中,勇敢、強健屬於必要條件,而領導能力(才)與不求名利(德)則屬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沒有討論的餘地,所以曾國藩只討論「才與德」。

他在本文之後,再做申述:世人大多不甘以愚人自居,所以總希望自己是有才之人;世人大多不願與小人為伍,所以常常以德取人。但如果才德不可得兼,與其無德而近於小人,寧可無才而近於愚人。

對於將領無德,曾國藩效法最多的戚繼光曾經有如下之描述:「如今將領,不但不施恩於士卒,還要士卒扛轎子、生火、做雜役;兵士戰死不撫恤,兵士受凍受餓不關心;甚至於斂取財物、剋扣糧餉。行軍宿營時,往往將領先鋪床睡覺了,士卒卻還在挨餓受凍;甚或將領擁妓而臥,士卒卻終夜眠人屋簷之下;種種情形,不可枚舉。如此而要求兵眾共生死,誰願意呢?」

曾國藩建立湘軍,模式是以「書生帶領農夫」。農夫心竅不多,易於受感動,因而不必施以太多恩惠,也不必太用刑威。

以曾國藩的語言,就是「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也就是以德服人。曾國藩雖要求「德才兼備」,其實仍是「德勝於才」。

歷久彌新說名句

唐憲宗時,朝廷發兵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詔令鄂岳觀察使柳公綽撥五千兵馬給安州刺史李聽。

柳公綽說:「朝廷以為我一介書生,不懂得軍事嗎?」以未能參戰為憾,但仍遵詔,精選六千兵馬,交給李聽指揮。

事實上,柳公綽帶兵號令嚴整,諸將無不服者。士卒在營,家中有人生病或喪事,都給予豐厚慰問金。有士卒的妻子搞外遇,柳公綽命地方官懲辦姦夫淫婦。

士卒都安心表示:「中丞為我主持家務,我豈可不為他拚死命!」因此每戰皆捷———柳公綽也是書生帶兵,也是以德服人。

名句可以這樣用

帶兵官的條件同樣適用於政務官:第一要才堪治民「匡時濟世」;第二要不怕死「不畏強梁」;第三要不汲汲名利「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第四要耐受辛苦「宵衣旰食」。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