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小撇步】下標題是一門學問

姚儀敏 |2009.10.02
1554觀看次
字級

你注意到古文是怎樣下標題的嗎?

比如《論語》第一句是「學而時習之」,就以「學而」當作篇名;《詩經》第一句是「關關雎鳩」,詩的題目便是〈關雎〉。

《左傳》只有紀年,沒有篇目,選錄的題目是後人加上去的;時代晚一點的韓愈〈原道〉、歐陽修〈醉翁亭記〉,雖不再擷取篇首幾個字充數,不過這樣一板一眼的標題,要不是內容好,加上作者有名氣,實在很難吸引讀者注意。

還有人乾脆不訂題目,像李商隱就有十多首〈無題〉,用來凸顯隱約、朦朧、含蓄的情感;大部分的宋詞,也都只有詞牌而無題目。

拉拉雜雜說這些,是驚訝於古人如此的不重視文章命題,相較於他們對禮節、名分的慎重,真是讓人頻呼意外,唯一的解釋是古人覺得內容比門面重要,因此題目可有可無,不是創作的重點。

現代人正相反,很多人靠網路搜尋作品,標題就是文章的生命,一個好標題可以大大提高文章的能見度。

因此標題必須遷就越來越生活化、流行化的語境,作者除了精準的掌握內容,並以修辭增強文字效果外,更得對潮流保持敏銳度,採取慣用的字彙,去除贅字、突破僵化,展現創意,才能在文字大海裡脫穎而出。

舉個現成的例子,比如「性騷擾防治法三讀通過」,這種標題顯得無趣,若把它改成副標,主標則訂為「拒絕鹹豬手」,這樣不失報導的原意,又能增強標題的吸引力。

補充一點,利用聳動的標題,只能短暫吸引注意,若內容與標題相差太遠,反而降低了可信度,分寸的拿捏十分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