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大學生與上班族,熱烈討論Facebook的「開心農場」、「餐廳」等遊戲時,「忍豆風雲」、「摩爾莊園」等網路遊戲,也在小學生之間發燒。他們不只討論遊戲內容,還相約一起上線玩遊戲。
當孩子全心與同學、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一起遊戲時,他們忘了時間的流逝,不管回家功課,更不理會第二天的考試。
應該所有的家長都無法忍受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吧!所以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上網玩遊戲,就把家裡的電腦賣掉,卻造成孩子下課後,直奔網咖的結果;還有的家長,以為設定好電腦開機密碼就可以放心了,沒想到,孩子還是有辦法開電腦、玩遊戲。
一場家長與孩子間的「碟對碟」劇碼於是上映,一次次的交鋒,徒增親子之間的裂痕。
我問一名幾乎每天都上網玩網路遊戲的國小五年級孩子:「這些遊戲到底好玩在那裡啊?」他想了想告訴我:「遊戲裡面有一些很好笑或是很有趣的點子,但是,最好玩的地方還是可以和同學一起聊天、一起玩。」
因此,姑且不論網路遊戲對孩子影響的好壞,當孩子置身於不斷討論遊戲的同儕之間,而父母只是一味嚴加禁止時,孩子的反彈就可想而知了。因為需要同儕認同的他們,可不願意在同學熱鬧討論時,卻只能當個旁聽者,所以,在面對孩子上網玩遊戲這件事情上,父母不妨放棄運用威權,把孩子當成大人,理性的與孩子溝通。
首先,父母要與孩子約定「停看聽」守則:停,每次上網三十至四十分鐘,就要讓眼睛休息十分鐘,每天不可以玩超過一至二個小時;看,看到有「限制級」或「未滿十八歲禁止進入」標語的遊戲,就不可以去玩;聽,對於父母有關上網時間或遊戲內容的提醒,一定要聽進去。
如果孩子承諾會遵守「停看聽」守則,那麼父母就應該對孩子的遊戲給予相當的寬容,以開放的心胸,聽孩子的分享、和孩子討論,甚至陪孩子一起玩。另外,提供相對多元的休閒選擇給孩子,例如帶孩子去踏青、看展覽、欣賞表演、培養孩子固定運動的習慣,都可以避免孩子沉迷於網路世界中。
我們常說孩子的自制力不夠,不懂得時間管理,與其把網路遊戲當成洪水猛獸,不如把它當成一個,讓孩子學習自制與時間規畫的機會,如此,孩子可以玩到他想玩的,父母也不至於擔心過度,親子之間又不會發生衝突,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