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的管理,皆以「人」為本;然而組織非一成不變,也應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更動。
去年十月十日開始,每周一次的「佛教行政管理」,每次上課都為生命注入不一樣的人生方程式。「行政管理」就是「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更明白的說就是「自我的管理」,在因果法則的佛門裡,這一套人事管理,竟成了「因果管理」。進入學院後,一直很喜歡「因果福利社」,在那裡絕對沒有人膽敢少一塊錢,因為我們都知道「因果自受」的道理。
妙文法師為我們講授「人事行政篇」,當他詢問什麼樣的人會有舞台時,我的耳朵如免子般豎了起來。老師引用師父上人的話,強調「堅守工作崗位」、「主動發心奉獻」、「具備才華抱負」、「心中懷有大眾」的人才能為人生定位。
佛光山《剃度法語》中的一段「不鬧情緒不頹唐,勤勞作務為常住,恭敬謙和出妙香」,就是很好的情緒管理。
都監院行政主任林利國老師也為同學講課,深覺受益良多。林主任深厚的實務經驗,毫不保留傳授給我們,原是軍公教人員的他,有種秉公無私、為法忘軀的胸襟,他今日能站在台上的資糧,是曾在律師事務所及工程事務中累積而來的。
第三位老師,是國立中山大學吳欽杉教授,他也是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說話不疾不徐,用生活實例與我們做心靈上的溝通。老師句句箴言,他說,在成為好的領導之前,應做好一個被領導者,這不就是師父的「老二哲學」嗎?
一切的管理,皆以「人」為本;然而組織非一成不變,也應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更動,師父上人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他雖然年逾八十,但不斷「創新」,讓佛光山能在全球蓬勃發展,立足世界,這就是最佳的真實案例與學習的楷模。
試問自己,老師上課時認真教授,我們可曾專心「溫故知新」?老師那些實用的智慧菁華,我們讀進去了嗎?學到了嗎?活用在生活上了嗎?
凝望著桌面上的筆記,老師孜孜不倦的教學身影,如跑馬燈在腦海裡一幕幕閃過,如何讓每分每秒的生命不空過,我仍在學習中,不枉費教師的苦心教導,也是一種護生的美德吧,我慚愧地如此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