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聲悠揚的從舒適的水門公寓傳來,賴斯和朋友合組的四重奏室內樂團正聚在一起練習,他們是隔周下午練習一次。總有人問賴斯,是不是因為處理國事過於繁重而借彈奏鋼琴放鬆呢?「如果你是彈奏布拉姆斯的作品,那可一點都不輕鬆。」賴斯的回答,永遠那麼專業。這專業,用到從政上,可真是一點都不含糊。
為自己的職位奮鬥
賴斯一直是布希總統的核心幕僚,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四年來,曝光率相當高,也是美國攻打伊拉克決策的主要推銷員,去年一月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的女性國務卿,全美最受矚目的單身女性之一。有人說,賴斯可能因為和布希總統走得太親,反而無法成為稱職的國務卿,在總統競選期間,擔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瑞外交策士的蘇珊‧賴斯即說,「她必須展現真本事,為自己的職位奮鬥。」民主黨參議員艾倫則認為,他和其他民主黨同僚會嚴格把關,至少要挫挫她的銳氣,但他也承認,到頭來大家還是會投票支持她。
去年一月,賴斯在爭議聲中從白宮顧問轉任美國新任國務卿,十三張的反對票,創歷來最高紀錄,考驗著賴斯從政以來的大智慧。賴斯強調,推展外交與民主是首要之務,就任後即旋風式訪問歐洲以及中東,在歐洲與歐盟討論取消對中國的軍售禁令問題,她提到,現階段外交出擊的完成比搶總統寶座更重要:「我沒有雄心壯志想當上司布希總統的接班人,無意在二○○八年爭取共和黨提名角逐總統大位。」賴斯信誓旦旦的說:「我沒有任何意願競選總統。我無意這麼做,我不會這麼做。」支持者認為,她可以吸引婦女和少數族群選民,也會是個好總統,但也有支持者表示,賴斯是和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蕊對決的好人選。
就任後,美國參院為賴斯舉行一連兩天的任命案認可聽證會。雖然參院民主、共和兩黨議員都認為,賴斯當然可以順利過關,但伊拉克問題、美國外交政策未來走向,及過去四年她在政府內所扮演的角色,都會是被質詢的焦點。賴斯在聽證會中發表演說,在談到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時,她重申將和中國發展坦率、有建設性和合作的關係,首要目標是進行公共外交。她提到的亞洲盟邦有日本、澳洲、南韓等盟邦,她認為,美國已成功團結崇尚自由的國家。
賴斯強調,為了修補美國因為伊拉克戰爭而和盟邦失和的關係,在新職任期內將努力辦好外交,她並表示:「我們必須運用美國的外交力量,協助愛好自由的世界創造一種均勢。現在正是美國展現外交實力的大好機會。」她承諾要加強美國與新舊友邦的關係,自由則是演說的基調。
民主黨委員說,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和美國決定攻打伊拉克之前的情報處理出現嚴重疏失,他們打算質問賴斯在這些決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旋風式訪問歐洲
對於歐洲聯盟可能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賴斯重申華府反對解除武器禁運的立場:「我們必須謹慎行事,不要在人權上傳達錯誤訊息,我們當然關切戰略軍事考量。」然而,當記者問到如果歐盟持續推動解除武器禁運,美國是否可能有所報復時,賴斯說:「我不願妄加猜測。我認為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仍需持續針對此議題進行討論。」她堅定表示,「我們不會屈從於任何事」,並表示希望美國將訊息傳達給歐洲。
賴斯是季辛吉信徒,一樣堅信權勢平衡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不二法門:「蘇聯崩潰後,俄羅斯國力大減,中國崛起,有成世界第二強國之勢,並武力崛起威脅美國超強霸權地位。加上美國自由民主與中國專制獨裁基本價值之爭,美中戰略對立、競爭無可避免。」她說。
後冷戰的俄羅斯雖已變弱,但仍是軍事強國(軍力仍比中國大),其民主化遲疑不進,專制統治有轉強之勢,與專制中國趣味相投,並已重修舊好。中俄聯盟抗拒美日同盟,在東亞對立爭霸,明顯浮現,從賴斯角度來看,此權勢平衡對美國不利。還有,歐盟仍未整合成功,也還不視中國為戰略威脅,對遙遠東亞更不視為切身權勢利益所在,不願與美國聯盟對抗中俄。
世事多變,中國崛起,印度也崛起,正與中國爭領風騷。冷戰期間,印度發展落後,卻與前蘇聯靠近,維持反美外交政策,近年經濟高速發展,民主政治也已鞏固,與美國關係逐漸改善,而有近日快速戰略夥伴關係的發展。去年七月,賴斯訪問過亞洲回國後,著手研究如何貫徹布希要賦予印度核子地位的問題,既予以印度核子大國資格,又可以符合美國的利益。今年二月印度總理辛赫抵華府訪問,在美印的聯合公報中,美國認為「印度是一個具有先進核技術的負責任國家」,美國與印度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這項歷史成就」將允許兩國進一步邁向共同目標,即全面進行民用核能合作。
制衡中、俄美聯合印、日
國際輿論的看法,認為美印有聯合制衡中國的意義,布希之如此,是以核合作交換印度的制衡中國的崛起。日本「東京新聞」說美國拉印度意圖與日美同盟構築起實際上的對華包圍。美國「紐約時報」說要將印度視為制衡中國崛起的一股力量。英國「泰晤士報」說:美國視印度為強大盟友與平衡力量以應對中國的亞洲霸權。總之,現實主義的賴斯的二十一世紀權勢平衡的鴻圖大局已形成,在此戰略佈局裡,美國聯合日本、印度,權勢制衡中國和俄羅斯,尤其在東亞、南亞和中亞的地緣戰略上,是其戰略主軸。還有,在賴斯和布希的新保守主義思想體系裡,權勢考量外,還有自由民主與專制獨裁之爭,美、印、歐是民主國家,中、俄是專制政權。兩邊的權勢結盟有其「文明衝突」的根源,其權勢對立、鬥爭,有其歷史必然。
賴斯強調,她本身以及布希總統對中東和平的承諾不變,並指出擬定中東和平路線圖的四造—美國、俄羅斯、聯合國和歐洲聯盟,隨時準備伸出援手,賴斯的走訪再度加強了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強化了和平的進程。
「二次大戰後,美蘇冷戰中,梅特涅的信徒季辛吉大玩權勢平衡,聯合中國、日本、西歐對付前蘇聯和東歐。季氏錯估國際形勢。」賴斯認為蘇聯國力大增,急追、威脅美國,美國不間離蘇聯和中國關係,聯中抗蘇,維持權勢平衡,必難避免美蘇冷戰轉熱,甚至爆發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