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評鑑制度 嚴重傷害通識教育

周平(嘉縣大林/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主任)鄒川雄(嘉縣大林/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長) |2009.09.15
2540觀看次
字級

報載各大學的理財通識課程搶手,也反映通識教育的重要,但近年來,高教評鑑中心正進行以系所專業性為判準的大學評鑑,這個制度的設計,扮演通識教育結構性瓦解的殺手。

通識教育基於自由選修的設計,課程具有多元性及異質性,各種科系的學生齊聚一堂,也是社會的縮影;其次,通識教育首重學科領域間的貫穿與融通,而不是僅為單一知識的專精,因此不論是主題內容、問題情境等,能回應真實世界的樣貌。

在教學層級上,通識教育能援用包括行動導向、問題解決、同儕互動等統整的教學方式行之,除能體現大學結合老成與少壯,以從事創造性學習的理念外,還能含括各種社會關鍵能力的練習。

處於晚期現代性脈絡中,在面對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的社會與自然生活處境時,需要此種跨領域視野、全面關照事物各環節整體作用的態度,和在兩難中創造突破的想像力,這些所謂的「軟實力」,是通識、博雅教育的功能。

可是因評鑑制度,出現嚴重戕害通識教育的亂象,使我們相信,大學評鑑對通識教育「殺很大」。

一、部分學校為了讓系所生師比或獨立所師資能好看一點,權宜地將原屬通識中心的師資,安插到系上成為名不副實的「專任」師資,不但破壞了系所的專業自主性,安插進來的老師,也無法融入系所的人際網絡,或成為使喚不了的陌生人,甚至有的不專業,讓學生怨聲載道。

二、為了增強系所師資、設備資源和經費,部分大學索性將通識中心虛級化,成為一個空殼子,或將通識中心的位階,從一級降為二級單位,在失去實體或制度權限緊縮下,許多通識教師寄人籬下,一方面要應付專業系所的無理開課要求,一方面又要顧到通識課程的開授,蠟燭兩頭燒,不但侮辱他們的尊嚴,也忽視他們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質貢獻。

三、為了增加系所專業學分,使評鑑更好看,一些大學的系所舉辦的自評,都會看到評鑑委員「貴系通識學分過多,專業學分不足」的批評,為了改善此一「缺憾」,系所主管只得強力要求校長、教務長或直接要通識中心主任,立即縮減通識學分,增加系專業學分。

四、由於系所評鑑,壓縮了通識教育的空間,連帶嚴重破壞通識師資的研究著作取向,和升等特有的模式,通識教師被迫改變知識生產的方向,遠離通識研究的風格,紛紛轉向專業領域,但半路出家常變成四不像,不但通識教育的學術積累因此停頓,個人的學術前途也因此大打折扣。

台灣的通識教育從早期的摸索、推廣、普及到近期的全面制度化,三十年來漸趨成熟,但原本是培育博雅人才、提升軟實力的重要場域,想不到卻被系所評鑑扼殺了生機,這種「非預期後果」,讓高等教育中該堅持與投入的真實力,成為泡影。

周平(嘉縣大林/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主任)

鄒川雄(嘉縣大林/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