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項「台灣庇護工場困境調查報告」昨天出爐,指出新修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去年七月實施後,全國庇護工場家數由一五十五家驟降為九十一家,百分之五十五持續虧損,九成沒意願再成立新庇護工場。
負責這項調查的心路基金會,發起全台庇護工場經營團體共同研擬「庇護工場訴求說帖」,已獲全國過半數、五十三家庇護工場連署,一起向政府發出非營利組織NPO的心聲,希望爭取合理經營條件。
心路執行長宗景宜說,去年全國近百家庇護工場平均只獲政府補助新台幣一百七十萬元;希望政府正視庇護工場困境,不要把照顧近二十萬名障礙者就業權益的責任丟給民間,更不要讓立意良好的身權法壓倒庇護工場。
調查報告指出,依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資料,全台庇護工場民國九十三年一百五十五家,收容兩千九百零四名庇護就業者,到今年八月剩九十一家,庇護就業者減少為一千五百三十一人,服務量不增反減百分之四十七,苗栗、台中、宜蘭、連江、金門五縣甚至無庇護工場。
調查發現,NPO辦庇護工場百分之九十是為給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百分之八十二點五是為增加身心障礙者職業能力,期望獲利增加機構收入者僅百分之二十二點五十五。營運方面,調查指去年百分之六十二點五以上庇護工場年度營收不到五百萬元,與一般企業營業獲利狀況難比。
超過一半的庇護工場經營呈現赤字,虧損最多的兩家虧損五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