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進入考前倒數計時的四月,可是我發現我們家一點要考試的跡象都沒有。兩個兒子依然在晚上十一點左右熄燈安眠,電視機還是會在他們陸續回家後打開,遊走在「全民大悶鍋」、「我愛黑澀會」和「小氣大財神」節目之間。
知道我有兩個今年六、七月分別要考高中與大學兒子的親朋好友,見面時總不免體貼又善意的表示,他們非常了解家有考生父母的心情。我每次聽完都很尷尬,因為家裡既沒有風吹草動的嚴肅,也沒有緊張關頭的氣氛,相反的,還一逕和樂融融,擺明犯了考前大忌也不在乎。
前兩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提到她們全家考前的「神經衰弱症」現象。包括看電視用耳機的聲音管制、開夜車負責陪讀的熬夜燉補、學習計畫效果的每日修正。而且,她還強調,女兒考前緊張得都睡不著覺,還拉肚子到看醫生。我聽完後在開車回家的路上,充滿著擔憂與懊惱,盤算如何帶動家中的「神經衰弱」現象。
高三的兒子邊吃飯邊報告他打排球神勇殺球狀時,突然冒出:「我跟我同學說我和弟弟今年都要考試,我同學還說:你媽媽的心臟一定要很強才行!」話才說完,大兒子的班導師就打電話來了。內容大概是:「每天下課就在球場打球,還指導學弟技巧,浪費太多精神和時間,讀書的戰鬥力不夠、太輕鬆、太樂觀…等等,請家長嚴格控管。」
先生雖然忙碌,卻決定出手暗示一下。父子對話完畢,弟弟回到房間,在書桌前貼了張「從今起,我每天一定要唸到十一點以後才能睡覺」的字條。接著,請走端坐在他椅子上的貓咪,然後一邊吃洋芋片、蠶豆酥,一邊埋頭啃起國文、地理、歷史、地科,還一邊應付起數學、理化和英文。
隔天,哥哥的房間也開始有了些變化。櫃子裡的書本開始陸續歸位;雜七雜八成堆的講義開始被收疊在一起;原本置滿一桌子的紙張,被強迫塞進角落;好久不見的大書桌,終於看得出來是一張桌子的模樣了。他大張旗鼓的把一張張壁報對裁後貼在牆面,上面用麥克筆寫著四、五、六月進度表。也用有顏色的電器膠帶,在放漫畫的櫃子前貼上好幾個大叉叉,還寫了些勵志的話。
周日是家庭日,晚上全家去吃大餐,還沒等我和先生開口,哥哥就先說了:「這次我們班上學測申請的同學,都收到大學通知面試單了,可是都不是自己最喜歡的科系,除非是抱著不管什麼學校或科系都要上的想法,不然可能很慘,老師說要快快決定,大家都拼七月。」所以,他放下刀叉突然很慎重的宣布:「我不打排球和籃球了,從下個禮拜開始我每天留校夜讀到九點半,等上大學後再打校隊好了。」壯士斷腕的豪情,讓我及先生都忍不住動容,勸他偶爾打打球沒關係。
其實,沒有人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是至少我知道,二○○六的四月天,我們全家都建立了共識:考前「電瓶」一定要強力「充電」!我們也會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共同經歷這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