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氣晴。
坐在窗口吃饅頭、豆漿,電視機開著,聽到一句廣告詞:在大同世界創造大不同。
從小學開始,讀聖賢書,那個大同世界何其美好,老人得到奉養,壯年有事做,弱小孤獨者有人救助……但現實的世界大大不同,翻開報紙,親朋眷屬相殘,老人弱勢求助無門,失業率全球日益攀升,這世界下著雨,我們看不到的視野,有三億人口處在飢餓死亡邊緣……大同世界,真的大大不同了。
臨近上班時間,耳邊轟然不絕的車水馬龍,街道正萬頭鑽動,房間外的窗口,仍湛藍如仲夏寧靜的天空。
修行日記增覺照力
上午,一個人在旅館整理這幾天的日記。有人說,日記記得太真,萬一不幸成了名人,日後成為別人加油添醋的材料;日記記得不真,就像對著鏡子自我欺騙。因此,不如不寫。
關於日記,我的看法是,探討得越深入,心靈的成長越快速。剛出家時,我曾記了整整三年的修行日記,白天的行事、細微的覺察,到夢境的映象的省思,這一千個日子,稍稍體會一些,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對自我的覺照力頗有進展。
社會進步,是眼見的速度,網路即時通、手機短信、skype等,但人類精神能源的開發,身心趨向和緩平靜,自他溫柔慈愛,這個比光更快速的心靈發射器,卻被人類追求感官欲樂所蒙蔽。
碧雞坊充滿時尚風
下午二點半,帶著瓶水和蘇打餅,志隆當導遊,我們步行尋訪金馬碧雞坊、東西寺塔。青年路好不熱鬧,吃的用的琳瑯滿目,昆明的物價令我咋舌,一件棉質T衫八十九元。
金馬碧雞坊四周高樓大廈林立,晶亮的櫥窗陳列精品名包服飾。如果鏡頭不說明這是昆明,這五光十色的繁華,與台北市同個步調。
閒坐在金馬廣場,我按下快門,把廣場黃紫的花海與走動的人潮攝取下來。幾日來,除了隨身的背包,原來,與行者相依為命的是手裡的相機,它睜眼閉眼都與你同在。
古寺古樹令人感時
金馬碧雞坊建於明朝宣德年間,曾於一六五七、一八七七、一九六六被毀,一九九九年原址重建,成為昆明市的地標。雲南從寺院古蹟,到每棵茶樹,大多為明代年間即存在了,至少八百年以上。
常常巡看這簡短的小註,心神是恍惚的,八百年、一千年,我在那裡?一縷宇宙的遊魂,或是在地球某個城市,輪轉不停的生老病死。此時,與我擦身而過,有哪一雙眼睛,曾為我而淚流呢?
鳳凰牌樓建築美學
「鳳凰朝於西方,金馬駐足東方」,金馬碧雞坊兩座集天文、建築美學的牌樓,高十二公尺、寬十八公尺,為商業化的昆明增添幾分古典的清麗與嫵媚。碧雞即為鳳凰,這兩座牌樓,象徵雲南人,有萬馬奔騰的陽剛活力,同時兼具鳳凰的柔美。
傳說,六十年一次,有「金碧交輝」的奇景。中秋節黃昏時候,日月交輝之際,東西牌樓漸移漸近,形成合而為一的妙境。金馬碧雞的傳說,留待後人去印證真偽了。
店家嚴拒拍照留念
逛了金馬廣場的市集,看到穿著各族服飾的小娃娃,想要拍照留念,無奈店家表情嚴峻,表明立場,他們不給觀光客照相。拍攝了有創意的竹製燈具,老闆豪爽的要給我打折,旅行中,在買賣的過程,看到自己最大的弱點,經不起別人的善意好話。
在緊要關頭,訓練有素的理性解救了我。一個雲水生活的出家人,多一件小物品都嫌累贅。天地乾坤萬象之大美,心的世界,去享有比擁有更豐富、自由。
參觀金馬廣場後,步行十多分鐘,先到東寺塔書林街(常樂寺塔),有一一○○年的歷史。東西寺塔都是南詔國時期的古塔。東寺塔全高近四十一公尺,西寺塔高三十六公尺,兩塔均為十三級密簷方形磚塔。
東寺塔金雞鳴遠香
東寺塔環境還算清幽,剛好有書法展,看到一幅:「古塔繞煙雨,金雞鳴遠香。」環境或心境的沉靜,產生一種自然的香味。
再走七分鐘到西寺塔,很失望,由於都市規畫不當,新蓋的大樓高度已踰過塔尖,整個畫面極不協調。看完兩個南詔時代的寺塔,塔端上的鳳凰在背光中,緘口不鳴,顯得有份難言的悵然。
繞回東寺塔小坐,感受餘輝灑落古塔的蘊藉。晚開的茶花,常伴寺塔,冷眼觀看喧囂的遊人。
回到住宿七天之處,插上水壼電源,等待水開的時候,望向窗外正是洶湧的人潮。水開了,普洱茶包在沸騰的水中跳舞,青年路上買來二塊紅豆酥餅,這一杯茶二塊餅,則是我豐盛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