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美國五歲小男孩,平日不會在博物館停留超過十分鐘,來到故宮觀賞「國寶總動員」的卡通短片後,他竟興起念頭一定要找到文物,且每找到一樣文物,就要人說故事給他聽,結果他在故宮待了二、三個鐘頭!創作「國寶總動員」的太極影音董事長黃寶雲指出,像這樣的例子有許多,很多人看了都留連不離去,大人、小孩都喜歡,開始尋寶,對文物好奇,想知道背後故事。
「國寶總動員」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黃寶雲表示,全片是在台灣進行創意設計及製作。文化創意產業應是以我們自己國家、地方文史、知識當基礎,找到創意,有趣地去說故事,不能像上課一樣嚴肅地說,也不適合說得很複雜,每個故事都要有依據,要在歷史主軸中找到基點,也需和當地文化結合。
國家文化創意立足國際
產業經營是發展重點
黃寶雲說:「華文文化有著某些必然的優勢,想要做到國際化,只有用文化創意才有競爭力,太極知道要走出國際,需有好創意,包括故事、音樂、腳本、美術;然後有好製作,以及科技的支持力要夠,最後必須要加以行銷,且擁有挹注的資金,這是太極發展創意產業的四大主旨」。
太極影音力圖製作能力提升至國際水準,並且經常參加國際性比賽和參展,在參展比賽中讓人知道太極技術有著一定水準而受到肯定,而在優良的技術之外,內容更是呈現出台灣人的創意。黃寶雲指出,藝術家的藝術,要變成產業,就一定要知道市場需求,知道什麼體裁是市場所喜歡,像是會在博物館內觀影者的年齡層,想買的是立體產品;而一般看商業電影對象以青少年為主,因此針對正確市場群眾,做對的體裁。當產品確定後,需有效控制成本、有效製作出產品,讓市場反應成本,有效達到目標,黃寶雲特別指出「不能將創意變成產業,文化創意就不會成功。」
說到文化創意產業,黃寶雲說:「發展文創產業,企業和文創者是同時需要存在的,表演藝術團體絕對是做文創的元素,產業者如何去使用這些元素,因此要分別得很清楚,一是產業化,就是工業局、經濟部做的;另一是不能量產的文化創意表演,是個人意識型態表現的。」
政策與現實連結良好
才能帶動台灣文創奇蹟
黃寶雲認為,要發展文創產業,就需非常了解彼此關係,她指出,文化創意是種元素,而產業是方法、制度和策略,所以發展文創是要「文化.創意.產業」,都是獨立的,文化一定要存在,創意是發想,而產業是規格化、制度化、策略化,所有創意是能夠複製,可以賺錢的;創意是在文史和知識的基礎上,而產業是在文史、知識、創意的元素中,有策略、有方法地將其創造產質。三種東西互相都需要存在,並加以使用創意,提升文化競爭力。
文創發展是世界趨勢,只是台灣的文創有太多瓶頸要解決,像是資金挹注不易、國家政策跟不上產業發展腳步、成功案例太少、市場規模不足等;現在兩岸可以結合變成合作案,在市場部分就得以擴大,希望亞洲內需市場可以撐得住規模需求;而後台灣的文創能走出國際自然是黃寶雲最大的期待。至於政府應要體驗規則,加以修改規範,增加對產業認識,製定出適合文化創意產業走出國際的制度和方法,多創造幾個成功案例,吸引投資者願意進場,政府需破釜沈舟面對。
創意一定要能計算出預算、時間,以及市場是否有能力回收,創造利益才能永續經營,就是產業化,不是只做自己高興的。
黃寶雲說:「國際級電影一定要做到合乎國際標準,像是卡通影片中人物的走路姿勢已是走得非常自然了,而你的還做不到,人家頭髮都已做到看得到髮絲飄揚,你還做整片,就無法相比,所以動畫效果,也要合乎現代技術的進步,縱使不超前,也要和國際的技術齊頭並進,太極是要開發新技術,新體裁,做娛樂教育的內容,擁有影片、技術、角色三種智慧產權,是太極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