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多,志隆打電話來,說要到玉泉齋吃飯,我婉拒了,一是費用太高,一盤炒青菜要十五塊,隨便吃吃,四十塊人民幣跑不掉。二是味道太重,吃下來腸胃消受不了。

原來旅行的風花雪月是行者美化的心境,旅行也不完全對山川文物的感性緬懷,原來旅行書上並沒有教我們,旅行要面對每天瑣碎的雜事,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等。
手機的時間,七點五十分,鄰街饅頭點心店關門了,有什麼可吃呢?出門碰運氣吧。
素食滋味更珍惜
一家賣各類包子店,什麼料都有,就是沒有純素的包子。再走訪兩家店,發現吃素在大陸的民間,舉步維艱。
找到一家麵包店,四片裝的紫米吐司是純素,帶著戰利品回酒店。為了這頓晚餐走了半小時的路,狼吞虎嚥的吞下兩片吐司,灌了熱熱的潽洱茶,滿足的拍拍肚皮,解除飢餓的警報。在台灣,有「飢餓三十」的活動,讓大家體會餓肚子的感覺,而在旅途中,每天都有機會感受有一頓沒一頓的滋味,你會重新看待食物對人類珍貴的貢獻。
六祖慧能傳布處
今天的行程到曹溪寺,由於地理位置在安寧區,離市中心有段距離,志隆向朋友借車,我們省略轉車換車的麻煩,可以在曹溪寺停留多一些時間。
曹溪寺據聞為六祖慧能到此傳布「頓悟成佛」的南宗禪,由於寺背枕蔥嶺,面向臨堂川,有山有水,景似韶關的曹溪,故名為曹溪寺。
車程約一個小時,我們到了曹溪寺。曹溪寺的大殿為宋代大理國的建築,為稀有的木質營造。正殿前的彩簷下有一直徑四十一厘米的圓孔,即為「曹溪映月」的奇景。傳聞每逢甲子年中秋之夜,月光從小圓孔直射殿中佛像,形成滿室佛光生輝。
大佛小佛排排坐
殿內不許拍照,只在殿前取景。殿內是宋代雕工細膩的大佛,殿前則是現代的鍍金小佛,鏡頭裡的五尊小佛排排坐,有種古今錯亂之感。寺裡的老人家招呼我們喝茶,大陸沒有白吃的茶。結個緣好了,付了十塊錢人民幣。
寺方置放在石桌上,有一壺水加小碟茶葉。我們自助沖泡,不是綠茶不是潽洱而是龍井,入口的茶湯還算鮮美清香。
在寺裡閒走,感受古寺的芬芳。我不懂旅行的目的是什麼?幾天下來,旅行不是走就是坐,不是起程就是回程,在這個來與去的兩端,我們的心像渡口,天天搖擺千變萬化的心靈風景。
蒼翠欲滴證歲月
拍下「曹溪元梅」,這七百年的老樹如是蒼翠欲滴,坐在樹下,凝望它展開的葉葉心心仍存有滄桑過後的溫柔。每棵樹是歲月行走過的見證,見證繁華歸於空渺,生命於成住壞空反覆輪轉。
四處巡看,在寺的邊角,散落的石牌,驚見明朝崇禎皇帝的親書「松風水月」,這碑寬約四尺,高尺餘,對四個字,書畫家的評斷是:剛健揮灑。而我所看到的,崇禎的字力道不足,透露他的優柔心性;揮灑的成分不純,感覺他治國的拘謹。
禮敬消災堂的四臂觀音,造像威武,瞻仰時,思忖:大菩薩威力的折伏,是含藏大悲的至情,如同禪門的棒與喝,旨為開啟學人心頭的迷霧。
大理子女多光明
午餐,我們坐在珍珠泉旁的涼亭,享受志隆帶來的便當。有白飯,有高麗菜,心願足矣。昔日寺方引珍珠泉飲水或灌溉古木,今日水面頹靡荒廢,不見清麗之容。
下山,路過雲南佛學院,這是一所以南傳系統為主的佛學院,專收男眾。下車拍了幾張照片,心裡有微微的歡喜。教育才是佛教延續的根本,人不學不知義,佛學的涵養,才能培養出傳承如來家業的弘法人才。
大理是個陽光之國,走到那裡,光明不離身。我的心向陽光靠岸,一步一步蛻變為陽光國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