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可能認為,「有錢賺」是上天賜予的最佳恩典,但也有人賺錢賺得很辛酸,因為她們要付出的,遠比得到的薪水還要多上幾倍,甚至家庭出現劇變,她們依舊捨不得、放不下,無法離開服務對象,她們就是紅心字會祕書長王秀畹和居家服務員陳曹美英,她們不怨天尤人,反而用奉獻彌補傷痛。
(記者李祖翔攝)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紅心字會是民國七十七年立案的民間團體,由台灣電影教父、金馬導演李行的父親李玉階創辦,主要提供老人、高風險家庭、單親家庭、弱勢兒童和受刑人家庭照顧等服務,他們與藝人合作義賣的次數頻繁,堪稱是最受藝人青睞的公益團體,但一般人常與「紅十字會」混淆。
紅心字會擔任公益推手服務二十餘年,但名稱與紅十字會相近,不少心力因為媒體誤植,成果付諸流水,儘管如此,紅心字會還是默默付出。不過,秘書長王秀畹日前在公益活動上卻悲從中來,哽咽地說,有心血管疾病的先生和認養的腦麻孩子都需要照料,募款壓力讓她一度萌生離職念頭。
王秀畹表示,紅心字會有將近一千個個案,包括家庭與個人,扣除政府補助與申請的方案,還要自募八百萬元,雖然這筆數目對公益團體來說不多,但是一想到要開刀的先生和不會走路、吃飯的孩子就心煩;雖然煩人的事很多,但她堅定地說:「我放不下個案,就算家庭、工作兩頭燒,我也不會離開!」
而服務十八年的居家服務員陳曹美英,她的先生在七年前往生,兒子又在四年前的意外中喪生,經歷雙重打擊,她不禁要問上天:「我究竟做了什麼,遭逢此厄?」但在迷茫中,她卻試圖找出悲傷與奉獻間的平衡點,照顧比她更悲慘的對象。陳曹美英說,佛教信仰讓她學會調適傷痛,也學會包容,現在與基督徒的女兒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