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滄綜合報導】中國四川省重慶市潼南縣大佛寺七月底修路時,意外發掘出明代墓葬群,並在其地宮內,發現了裝在罈子內疑似高僧的遺骨,而引起佛教界及考古學界關注。
潼南縣塔灣墓葬群,不僅遺存面積大、分布密集,這樣大規模的塔基和墓葬所構成的墓群,是重慶市首次發現,在中國也很罕見。
重慶市文物考古所,歷時近一個月在潼南縣塔灣院子墓群考古,發現了包括成都昭覺寺第十一代住持常明法師墓葬等,十一座不同時期墓葬,以及八座佛塔塔基(包括六座地宮)。
從發現情況判斷,該墓群並非單純的僧侶墓葬區,很可能是佛教居士往生後,為了卻畢生心願,並得到佛菩薩庇護,而選擇安葬在此一墓群。顯示當時佛教的興盛,且沒有很嚴格的僧俗畫分,居士也可葬在僧侶墓地。
佛教於南北朝梁武帝時傳入潼南,明末清初,外省移民大量入川,縣內僧侶漸增,寺廟建造尤多。民國時期,縣內有寺廟近三百座,五百餘僧眾。如今,墓群附近大佛寺依然香火鼎盛。
在八號地宮石台上,出土了木質塔形葬具,用於存放遺骨,雖已破損,但木塔碎片上,鑲嵌的金箔和塗抹的金粉仍保存完好。考古專家表示,以現代技術能將此精美木塔復原,重現當初精緻工藝。據透露,在木構件上鑲嵌金箔和塗抹金粉的裝飾工藝。
潼南大佛寺,又名「南禪寺」、「定明院」,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更是潼南縣宗教活動主要場所,佛閣中有一尊巨型摩岩佛像,因此統稱大佛寺,現存有大佛閣、觀音殿、玉皇殿、鑒亭四座木結構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