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國科會研究創作獎》分析貧窮新聞 呂雅雯深入核心

 |2009.08.11
772觀看次
字級

【本報民雄訊】嘉義縣中正大學傳播系學生呂雅雯感嘆貧窮新聞背後真實的社會問題,並未被完整呈現,於是以「分析電視新聞如何再現貧窮」為研究主題,並且奪得「九十七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

呂雅雯回憶當初構思題目時說,「有陣子,貧窮新聞特別多」,例如「一碗陽春麵」的新聞事件曝光後,「一碗麵」大大小小的可憐故事被媒體視為新聞題材,不停炒作長達數月。呂雅雯認為,媒體只在乎鏡頭下的貧窮者可不可憐?有沒有流淚?

呂雅雯深感「媒體拿貧窮者的可憐故事向觀眾交換收視率」,卻一再忽略貧窮問題的成因及解決之道。她認為,媒體不顧貧窮者隱私,只顧營造新聞悲傷情緒,「記者扛著攝影機闖進貧窮者的家庭,畫面刻意拍攝貧窮者吃剩的廚餘、髒亂的家庭環境,甚至以誘導方式,觸及貧窮者傷心處,讓貧窮者哭泣,以搏取觀眾同情。」

她希望藉由分析電視媒體如何報導貧窮新聞,提醒媒體在報導貧窮新聞時,能以更宏觀的角度引領觀眾了解貧窮現象。例如,究竟社會上有那些潛在問題,導致這些人走到這一步?貧窮者的抒困方案有那些等,都值得大眾剖析與關切。

呂雅雯在該系助理教授盧鴻毅指導下,提出「分析電視新聞如何再現貧窮」研究計畫,除獲得國科會研究創作獎,也獲中華傳播年會學術研討會發表。

剛畢業的呂雅雯,因背負就學貸款壓力,選擇先工作償還債務,暫時放下讀研究所的夢想,但也因此讓她更珍惜任何一個學習機會,她說,「就是因為大學學位得來不易,所以我必須把握每個學習機會,才不枉那麼多人給我支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