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今年上半年經濟發展分析報告出爐,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增速達到百分之九點二,高出全國二點一個百分點;同時,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持續上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大增百分之十五。
長期追蹤研究長三角區域經濟運行的無錫市統計局分析指出,今年第二季長三角經濟運行的情況明顯好於第一季,經濟增速下滑的勢頭初步得到了遏止,呈現出好轉的跡象。
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十六城市達到生產總值兩萬六千八百六十一點三九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千兩百多億元,平均增速達到百分之九點二,比去年回落三點六個百分點。外需不振是外向度高的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速放緩的重要因素。
所幸長三角地區的內需消費、投資保持較高增長,使得GDP平均增速能夠表現麗亮。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快速增長是各項數據中的最大亮點。上半年,十六城市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九千七百二十點二一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十五點一。
固定資產投資也出現了加速增長。十六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一萬兩千八百八十二點三一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三。其中,上海、蘇州、南京和無錫的投資總量均超過一千億人民幣。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第二季以來,民間投資意願開始顯現出回暖跡象。
而服務業在區域經濟總量中所占比例的提高,則是危機衝擊之下的長三角經濟結構的最大改變。十六個城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一萬兩千三百一十三點四二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一。
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其中上海占比為百分之五十七點七、南京達百分之五十四點五,杭州、舟山、寧波服務業的比重也都在百分之四十六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