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媳婦 彭瑞琴露出笑容了

 |2006.04.12
85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官田訊】印尼籍婦人彭瑞琴,要照顧一對年幼子女,生活與經濟壓力讓她陷入憂鬱,前年參加外籍配偶餐飲職訓班後,在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附近開小餐飲店,南藝大學生熱心幫忙她,使她變得自信又光采,露出燦爛笑容。

三十六歲的阿琴,十二年前遠嫁來台,在疼愛她的婆婆過世後,生活適應出現問題,婚姻亮起紅燈。她咬著牙關獨自照顧一對子女及小叔託付的兩名孩子。後來遭逢喪母之痛又無法返鄉奔喪,又因語言不通無法表達情緒而成憂鬱症。

她因不忍孩子受牽累,於是堅強就醫。待病情好轉後,四處找工作,奇美醫院社工員透過台南縣政府將她轉介到台南職訓中心,當時正好首開外籍與大陸配偶職訓班,結訓後到處打工,直到半年前頂下老東家自助餐店裡的器材,在大崎村租屋賣簡餐,阿琴的故事也在小村落裡傳開來。

阿琴每天清晨騎機車送孩子到六甲鄉就讀,順道買菜,展開忙碌的一天。她的招牌菜沙拉豬排蓋飯,便宜又大碗,很受學生歡迎。南藝大學生陳思婷、曾婉琳、謝佳真、林詩萍、侯一明與賴明君這一群人用餐時間會主動幫忙端菜、送飲料、洗碗盤;還幫忙畫海報、寫菜單,他們的腳踏車上噴著「阿琴A店」打廣告,假日則幫忙阿琴照顧孩子。「全都靠他們的,」阿琴以生澀的國語表達謝意。

阿琴靠著毅力和社會暖流,逐漸走過生命幽谷,不久前參加職訓中心烹飪比賽還獲優勝。她很感謝奇美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森彥協助她度過人生低潮,也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幫助有相同境遇的新台灣媳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