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瓶上隨風飄動的綠葉,就要飛走的小瓢蟲,蝴蝶吸取花蜜,從盤底游到咖啡杯上變成杯把的小金魚,眼前每樣揚名中外的「法蘭瓷」產品,都讓人驚艷。法蘭瓷總裁陳立恆把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他認為這個產業要「以科技為後盾、以人文藝術為訴求、以創意為核心。」法藍瓷以「創新、承諾、實踐、學習、分享」的經營理念創造世界品牌。
今年銷售己遍及五十二個國家,全世界有五、六千個賣點的法蘭瓷擁有獨樹一格的創意與風格,強調功能藝術,以豐富的色調與立體雕刻手工工藝,打進國際市場。法蘭瓷的產品是和台灣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做結合,注重環保的陳立恆說:「法蘭瓷產品的花樣,都是以快絕種鳥類、動物,像是黑面琵鷺、藍鵲等為創作主題,透露出尊重大自然,知道要跟天地和諧的人文價值,文創產品是可以透露出有內涵及生活的哲理,這種文創才有文化價值,才可以永恆。」

科技與人文相輔相成
古老智慧法蘭展現
現在科技發達,數位化就可以將很多東西達永恆效果,對文創產業具備很大的價值,陳立恆表示,所以做文創產業要精打細算,不見得要大量生產,但卻要很精緻,需要傳遞訊息,所以理想的文創產業是一種精緻型,不是大量消費型,變作垃圾。
陳立恆指出,法蘭瓷結合台灣文化,就是在生活溫飽後,把文化訊息打造到產品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品質,在品味設計方面,將創意和大自然結合,提醒許多不再接觸大自然的人,甚至破壞大自然的人,了解大自然是和人一體的,就如莊子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那時中國老祖先己有如此好的智慧,懂得天、地、人的關係,懂得把自己和天地人融為一體。
法蘭瓷的抱負和理想,是想再把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發展表現更好,讓外國人感動,發覺並尊重華人文化。陳立恆說:「其實早在數千年中國五大發明,像火藥、羅盤、造紙、印刷及陶瓷,就顯示當年中國人會燒陶瓷,甚至可以用高溫一千三百度燒瓷,其概念也可以做合金,可做削鐵如泥的劍或弓,但中國人把它拿來燒瓷,而不是做武器,這也說明了中國人很文明,以當時的高度技術,製作乾淨俐落,生活中的的實用品。」
產品改變文化
國家形象更可藉以塑造
文化產業很重要,陳立恆表示,文學帶動藝術,藝術帶動產業,產業帶動文化,譬如以前用算盤現在用計算機,以前騎馬現在開車,就因為產品的變化改變人類的習慣,製造出新的文化。而文化產業更肩負一種責任,如何把產品做好,創造恒久價值,陳立恆說:「我覺得文化產業本身要有願景、特色,才可拉長影響力,絕對不是功能型,用完就變垃圾,要知道文化創意產業意義,就要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力,更要懂得把握,才可發揮這股力量。」
希望中國五大發明的光輝可以再回到我們手中,因此法蘭瓷提出一口號「china is china form china back to china」,意思是中國即陶瓷,把這光輝奪回來。
陳立恆指出,文化產業的遠景,可由英國的創意產業開始談,英首相布來爾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當年他們提出也做的很好,像披頭四利物浦老家行銷音樂,是文創產業重要一環,英國做得很成功,而美國動漫畫、好萊塢電影、法國、米蘭的時尚文化,都行銷全球,這也是一種文化產業,可以將一個國家迷人面相經由其產品而去感動別人,都有一強烈誘因,引起追隨、共鳴,打動人心。
產業的遠景應該看好,才有辦法去打動人心,不論中國大陸或台灣,兩邊政府都強調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也終於了解所謂文化立國是首要之務。法國經濟學者皮耶.波納爾說,要審視一個國家實力,由三個地方審視,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及文化資本,陳立恆強調,一個國家要有強大文化資本才會被人尊重,而文化資本肯定要看文化產業,文化力量才可讓人感受到,想達到文化立國,只要在文化資本上加分,文化產業未來發展應是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