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揚明台北報導】「心中有愛,就有希望,不失信心,即能再起。」是當年佛光山前往災區救災的一千兩百位僧眾,及上萬名義工的堅定信念。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說:「遇到災難時,若有宗教慰藉,更能讓民眾勇敢地站起來!」
覺居法師表示,當年佛光山及國際佛光會在震災發生後,立即投入救災工作,第一階段是以協助救援、安置及募集物資為首要任務。
星雲大師當時曾說:「一般房子用錢建造,組合屋除看見有形的房子,更能看到人間的愛心與真心。」因此第二階段工作以重建家園、校園為主。
中華總會中區協會會長陳嘉隆說,當時佛光人興建了三百間組合屋,其中永平佛光村更是台灣第一個組合屋社區,僅花一個月時間,就讓災民進住,內部設施也一應俱全。
「我們是與時間競賽,為生命拔河。」國際佛光童軍團執行長李耀淳回憶,當年他投入台北東星大樓及中區的救災工作,看著救災官兵晚上睡不著覺,深感除硬體重建外,心靈重建更重要。
覺居法師說,第三階段工作以心靈重建為主,佛光山不但進行灑淨法會,更出動「雲水佛車」、建立十四個「佛光園—心靈加油站」,陪民眾走過傷痛,在災區經營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