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出爐 未來7年外人投資89億美元 新增27萬人就業
【本報台北訊】經濟部昨天公布委託中經院進行的ECFA研究報告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經濟成長率(GDP)約可增加一點七個百分點,未來七年台灣合計增加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將達八十九億美元。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傍晚主持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影響評估記者會,由中經院副院長劉碧珍說明報告內容。中經院研究報告表示,自明年開始,東協與中國絕大部分商品將互免關稅,明顯不利台灣競爭;根據模型推估,「東協加一(中國)」將使台灣經濟成長率下降零點一七六個百分點。
若東協再與中、日、韓完成自由貿易協定,也就是「東協加三」成立,中經院模擬顯示,將使台灣經濟成長率下降零點八三六個百分點。
由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有負面影響,政府推動ECFA,認為透過兩岸貿易自由化,可帶動台灣經濟成長;這項看法經中經院以各國評估自由貿易區通常採用的GTAP模型模擬後也獲得證實。
劉碧珍說,中經院以各國評估自由貿易區通常採用的GTAP模型模擬推估出簽ECFA有兩種不同情境的經濟成長率。
首先是若政府不解除對中國農工產品的進口限制,僅調降現已開放的農工產品進口關稅至零,台經濟成長率將提高一點六五個百分點。另一種情境是,若維持農產品不進一步開放,僅解除工業產品的進口限制且關稅降至零,台灣經濟成長率將可提高一點七二個百分點。
中經院推估,洽簽ECFA後,台灣就業人數可望增加二十五點七萬至二十六點三萬人。不過,經濟部在由相關單位檢視後進行「專業調整」,認為就業人數可以增加至二十七點三萬人。
此外,中經院認為,簽署ECFA後,台灣因可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活動,會提高外商把台灣當作是在東亞地區生產、行銷、研發及營運的基地意願,會增加對台灣的投資,模型推估顯示,簽署ECFA後,未來七年會增加八十九億美元的FDI流入台灣。
至於ECFA如何推動?經濟部表示,ECFA是兩岸先訂定經貿往來及經濟合作的架構性協議,僅規定未來雙方準備協商的目標、經濟合作以及各項後續談判的起迄時程,未來將採取多步到位,以降低一步到位式對台灣產業的衝擊。